“安徽民生故事”之四:

棚户区改造 温暖守护老百姓的“安居梦”

【查看原图】

焕然一新的楼房。人民网 李希蒙摄

“住了大半辈子的棚户区,今年终于在新房里过新年,真的是太幸福了。”韩翠萍牵着刚从幼儿园放学的小孙子,没走几分钟,坐个电梯,就到了家门口。

57岁的韩翠萍是长丰县人,23岁嫁到合肥,一直生活在庐阳区四河片区。“那时候这里还没开发,周边到处都是菜地。我们全家主要靠种菜为生,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日子紧巴巴的。”韩翠萍说,刚开始,全家三代人住在一间瓦房里,在瓦房边上搭个茅草屋就是小厨房,后来,条件好了一些,就翻盖了几间平房,一家人住房问题算是解决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韩翠萍家所在的庐阳区四河片区逐渐成为城中村,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基础设施逐渐落败,城中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韩翠萍全家福。人民网 李希蒙摄

韩翠萍的儿子阮宏亮今年33岁,他在四河城中村出生成长,“城中村大多数都是自建房,外来打工者租房子的居多。下水管经常不通,污水横流。下雨时屋顶渗水,屋外积水还会倒灌。没有燃气,各家各户都是煤球炉子,做饭时间经常是烟熏火燎。”能搬进楼房住上新家,是阮宏亮最大的梦想。

四河片区,这片破败逼仄的棚户区,曾经是烙印在高楼大厦背后一道深深的“城市疤痕”。如今,棚户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电梯楼房。

韩翠萍的小孙子在开心地看电视。人民网 李希蒙摄

庐州公园、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半岛公园……在原先脏乱差或被污染的城中村和河道两侧,一座座公园和休闲场所拔地而起,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此兴业、定居。

“住进人生第一套楼房,在新房里过年,这是最幸福的事情啊。”阮宏亮激动地说,他心里特别高兴,特别温暖。

早早准备好春联、备好年货,在焕然一新的房子里,阮宏亮全家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一套套明亮温暖的棚改房,承载了居民家庭的梦想,一张张温暖灿烂的笑脸,开启美好生活新希望。

韩翠萍在新厨房做饭。人民网 李希蒙摄

聚焦“住有所居”,加强民生之安。2020年,仅合肥庐阳区就新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402套。对46个城市老旧小区进行节能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面积达90.0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0488户,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庐阳区累计改造144个城市老旧小区,面积达310.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8344户,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棚户区改造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容貌,更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安居梦。庐阳区棚户区改造只是一个缩影。

新家里的花儿怒放。人民网 李希蒙摄

自2008年起,安徽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列入民生工程,棚户区、老旧小区、公租房等一批重点项目逐步纳入实施范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城乡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小区一座座楼房焕然一新,居民一个个脸上笑颜绽放。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财政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省以上投入297.8亿元,全省累计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135.58万套,开工总量居全国第四;基本建成115.05万套,帮助39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

此外,安徽省财政投入10亿元,累计推动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020个,房屋建筑面积9836万平方米,惠及110万户小区居民。

“推进棚户区改造,让低收入居民早日出棚进楼,不仅仅是一项重大民生项目工程,也是改善城区面貌、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安徽财政系统致力于让安置群众从‘有的住’变为‘住得好’,在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未来,棚户区改造还将继续温暖和呵护更多百姓的安居梦想,不断夯实并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道。(杨赛君 李希蒙)

相关阅读:

【“安徽民生故事”之一】马郢村的“草莓达人”:搭上电商快车 返乡创业致富

【“安徽民生故事”之二】家庭医生:老百姓的“健康守门员”

【“安徽民生故事”之三】保安老王:手中有活 心中不慌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1年02月09日09:57
分享到:
(责编:关飞、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