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首次年度检修全面展开

【查看原图】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工作 王锐摄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工作 王锐摄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10月16日17:35

人民网宣城10月16日电(王锐)10月12日至24日,±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首次年度检修将全面展开。通过集中检修、升级改造、新技术引进,将全面提升换流站设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来自3000千米外的新疆丰富电能源源不断送达安徽,直抵华东。

“截至目前,该站已累计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消耗1600万吨标准煤,大约可减排二氧化碳4320万吨、二氧化硫13.6万吨、氮氧化物11.84万吨,助力华东地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成效显著。”±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负责人翁良杰介绍道。

±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当今世界仅有两座,即:安徽±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和新疆±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该站是“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于2019年9月26日全面投入运行。

据了解,此次检修将对全站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对世界上最大换流变、最重户内平波电抗器、最高户内直流场、最复杂的网侧交流系统分层接入等多个世界先进设备开展检修,累计将完成104项主要消缺、86项例行检修、56项特殊检修、14项隐患治理、8项重点检查、4项软件修改、6项技术改造等任务。

安徽送变电特高压项目经理王开库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本次检修工作具有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世界首次等标志性特点。总计13天集中停电检修期间,需投入检修人员近1000人、大型机械60余台、检测仪器400余套,检修规模大、时间紧、安全质量标准高、组织管理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修作业期间,国网安徽电力还为超60辆的大型机具配备了北斗定位装置,首创应用5G和数字孪生技术将现场车辆信息实时映射至智慧运检中心全景管控驾驶舱,实现作业风险精准防控。配置红外测人脸(测温)识别一体机,全面做好年度检修现场近1000人的检修队伍防疫管控,做到防疫和安全生产“双胜利”。

目前,该站已建成中国首个“特高压+5G”基站,实现5G全覆盖,站内可应用红外云台、高清视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开展机器代人作业,实现远程智能巡检。该站还建设智慧运检中心全景管控驾驶舱,建立全站三维实景“一张图”,助力推进国家电网首个数字换流站示范站建设。 

分享到:
(责编:关飞、常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