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宣州区水灾临时安置点:吃住不愁 安定有序

【查看原图】
探访宣州区水灾临时安置点:吃住不愁 安定有序【7】
探访宣州区水灾临时安置点:吃住不愁 安定有序【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07月15日09:13

幼儿园才放假没几天,原以为可以清净下来的黄天斌,因为持续的强降雨,从7月7日开始,又脚不沾地地忙碌起来。

身为幼儿园的负责人,7月4日送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之后,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24名受灾户,他们是来自周边几个受灾严重的自然村的村民。因为家里房屋被淹,幼儿园成了他们的临时安置点。

天色渐晚,临近开饭时间,7岁的李福婷已经迫不及待守在了食堂门口。“小孩子贪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已经76岁的太奶奶手里摇着蒲扇笑着说,吃饭的时候比谁都积极。

对于小福婷来说,黄天斌的幼儿园并不陌生,才上一年级的她,曾在这里度过了3年的幼儿园时光。

宣州区宣茶村,紧挨南漪湖,是一个典型的半水半山的村庄。

入梅以来,持续的降雨使得南漪湖水位暴涨,最厉害的时候超过了圩埂1米多高,倒灌的洪水直接涌向村庄。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7月7日凌晨1点左右,当地镇村干部打着手电,挨家挨户敲门组织村民转移。

因为安置点以留守老人居多,要不是特地介绍,看不出这里是一处临时安置点,倒像是一个敬老院。走廊上,六七位老人围坐在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偶尔能听得出七嘴八舌间,说起了当时的险情。

他们身后不足60平米的教室,住了7个人。幼儿园的桌椅板凳特地摞在了墙角边,腾出的空间,均匀摆放着7张印有“民政救灾”字样的行军床,临时安置在这里的受灾民众就有了临时的床铺。

因为转移匆忙,大多数被安置的村民临走前只是带了些被褥和换洗衣物,但在70岁的张有林看来,“只要人没事就好。”在一起处了有一段日子的黄天斌清楚,大家伙还惦记着家里的房子和稻田。

年近八旬的胡德封,眼力不太好,对现在能够安然脱险,十分庆幸。“虽然这里不比家里舒服,但是村干部尽量帮着我们解决问题,有吃有喝,夜里睡觉还能吹上空调,知足了。”

胡德封家所在太阳村,离幼儿园安置点大概5公里路程,因为来水太快,家里的两层楼房硬是淹成了一层。“那雨跟倒下来一样,好多年都没遇到过了。”回忆起撤离的那一夜,胡德封记忆犹新,倾盆大雨下,他和老伴儿还有儿孙一起仓皇离家,只带了随身物品。

其实,早在2016年,当年的洪水也淹到了胡德封的家中,至今他还记得,那一年也是被转移到了安置点,一住就是个把月。

即使搬到了安置点,老胡和另外几位老人仍然能在饭后围坐在一起看看黄梅戏。“没的话讲,吃喝都可以,有村干部们在,我们不操心。”谈起在安置点的感受,大伙一致说道。

在安置点,早饭以面条为主,中午和晚上均是提供的免费盒饭,一荤两素,顿顿不重样。“中午吃的是海带、黄豆,还有一个大鸡腿。听说晚上加餐,还有小龙虾。”说话间,听得出张有林对安置点伙食的满意。

不仅如此,村卫生室还专门派出医生,每天来安置点两次,特地为大家量体温、测血压,并及时对安置点进行消毒,确保大家在洪灾期间的卫生健康。

“全镇共转移133户256人,集中安置39户73人,虽然安置点大小不一,但在组织管理、食宿保障、卫生防疫等方面,基本能够做到稳定、充分、有序。”身为洪林镇林长制办公室联络员的黄天斌如是说。

7月14日,连续下了小半个月雨终于有了消停,趁着空挡,胡德封顺车回了趟太阳村,“今天水位下去了一些,但家里头因为地势低,还是淹着在,希望洪水能早点过去。”(汪瑞华 李希蒙 陈若天)

分享到:
(责编:关飞、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