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宿松防汛一线:I级响应下的全城总动员

【查看原图】
长江宿松段已逼近历史最高水位。张俊摄
长江宿松段已逼近历史最高水位。张俊摄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07月13日19:49

人民网宿松7月13日电(陈浩 张俊)受连续强降雨和中上游来水影响,7月11日10时,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的长江汇口水位达22.0m,超警戒水位2.2m。随即,宿松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至I级。

I级响应下的三省交界小城,将如何抗击这场堪比1998年的汛情?

全城总动员。在长江水位逼近历史极值的关口,宿松举全县人财物奋力抗洪。据宿松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7月4日以来,为排除积涝和转移安置群众,县里共计投入机关干部8809人次,群众3.1万人次,机械758台套,资金4082万元。

7月13日,在宿松县同马大堤,巡堤的民工随处可见。安徽省宿松长江河道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县乡村三级联动,按每公里40人标准组织第三批民工上堤防汛,确保“事情有人干。”

记者在大堤上还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工棚。棚子前面,党旗迎风飘扬。这里,是由巡堤人员以村为单位成立的临时党支部。

“光我们村,就有90多人在堤上,在家的党员都上了,村‘两委’也只留下一人在家。”宿松县洲头乡下夹村支委、同时也是39号备勤点负责人的陈焕元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每个临时党支部负责数百米堤坝到坝外300米的范围。“7月6号,工棚就搭起来了,7号,我们就上堤了。”

据了解,备勤是24小时三班倒。虽然白天酷热,晚上蚊虫蛇鼠泛滥,但没有一人打退堂鼓。

中午时分,位于宿松县汇口镇汇口中学的安置点,500多名受灾群众正有序排队打饭。

7月12日2时30分,位于宿松境内的同马大堤外护永天圩分洪行洪。行洪之前,该圩所在的三洲村、泗洲村数千名群众全部撤离。三洲村的受灾群众被集中安置在汇口中学。

“目前,我们这里安置了251名群众,住在30间学生宿舍内。”安置点负责人、汇口镇党委副书记贺笃久告诉记者,为保障受灾群众的衣食住医,镇党委政府组建9个人的工作专班,同三洲村“村两委”一道,全天候做好服务。

“我们在这住的好,吃的好。一日三餐都不花钱,被子、电扇也都给准备得好好得。”三洲村村民胡爱云告诉记者,行洪当天,政府用大巴把自己一家四口人送到了安置点,“自己一点事都莫费。”

虽然行洪导致家中不少东西泡在水中,但69岁的胡奶奶打心底里认可、配合转移安置工作。她说,“人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是不?”

党委政府重视,群众认可配合的同时,人民子弟兵也积极投身宿松防汛救灾。武警安徽总队机动支队的200多名官兵已驰援当地,担负各类抢险作业,以及加固大坝、转移人民群众等任务。

众志成城之下,宿松已累计排除积涝4129.31万立方米,排涝面积28.9万亩;累计转移群众4273户12820人。

截至7月13日下午,宿松长江汇口水位为22.22m,正逼近历史最高水位。全县干群通力协作的家园保卫战仍在继续……

分享到:
(责编:吴西露、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