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野 融了三产

【查看原图】
——安徽怀宁乡村振兴的蓝莓路径
昔日的“黄泥巴墩”上,种满了蓝莓树,甚是好看。张俊摄
昔日的“黄泥巴墩”上,种满了蓝莓树,甚是好看。张俊摄 

“嫁女不嫁黄泥巴墩,不是看牛就是挖草根。”在安徽省怀宁县,这句顺口溜传了一辈又一辈,这里的“黄泥巴墩”,指的就是该县的黄墩镇。而近年来,当地通过种植蓝莓,绿了荒野,融了三产,富了百姓,美了乡村。小小蓝莓果还从黄墩向其他乡镇“开枝散叶”,引领着全县的乡村振兴路。这不,现在这儿又有了一句新俚语:“养儿防老,不如种蓝莓养老。”

一产稳:从“无中生有”到“蓝莓之乡”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回想起十几年前黄墩镇的模样,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陈江海直摇头,“之所以叫黄墩,就是因为这里满地黄泥巴墩嘛,地上什么都没有。”那会儿,老陈和不少当地人一样,在各类展会上贩卖批来的衣服,俗称“跑会”。

转折,发生在本世纪的头十年。彼时,安徽省农科院在全省挑选试点,推广蓝莓种植,黄墩镇“意外”入选。让黄墩脱颖而出的,正是令人“头疼”的漫野黄土。原来,这种土壤偏酸性,加之当地的“小气候”,正适宜蓝莓生长。

也就是在那时,老陈和连襟瞅准时机,流转土地,种起了蓝莓。

“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于明目。”多年的实践,让陈江海介绍起蓝莓来“头头是道”。不仅如此,他还成了周边有名的农技“专家”。叶子黄了是害了啥病?哪种肥料管根、哪种管叶?修枝要怎么修?这些,他都门清。

老陈常说:“现在来看,转行是转对了。”可不,种植蓝莓前期投入虽然大,成熟期比较长,但挂果后的收益是“成正比”的。就拿5月中下旬起采摘的早熟蓝莓来说,亩产600到1000斤,价格最高时每斤能卖上80到100元。

有水果种植大户曾经打趣道:“比蓝莓还赚钱的水果,我还没见过呢。”

现在,陈江海和连襟的事业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两人在全县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种植蓝莓(含未挂果)。其中,仅黄墩镇就有1000多亩(含未挂果),去年的鲜果产量超100吨。

陈江海的故事,不过是黄墩镇“无中生有”探索蓝莓种植的一个缩影。

“起步早、规模大、产业全、影响广。”说起蓝莓,黄墩镇镇长董满秀满怀感慨:蓝莓不仅改变了黄墩,还对周边乡镇,乃至全县的农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产业辐射、种苗销售、技术支持,2010年前后,小小蓝莓果从黄墩向其他乡镇“开枝散叶”。

据怀宁县蓝莓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20个乡镇中,有19个发展起了蓝莓种植,集聚了170余家蓝莓产业化企业,种植面积达5.5万亩,稳居长三角各县区之首。去年8月,“怀宁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由此,当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蓝莓之乡”。

不得不说的是,怀宁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固然得益于天时、地利,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尤为重要。为推动产业发展,怀宁县专门成立了蓝莓产业发展办公室。同时,对流转土地的蓝莓种植户予以50元/亩的补贴。去年大旱,为防止蓝莓苗枯死,当地还第一时间调动洒水车予以“补水”。

二产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一产稳,二产也得强。“由一进二”是农业、尤其是特色种植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6月5日,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入一年之中的生产高峰期。一颗颗去年采收的晚熟蓝莓果,从零下22度的冷库中被“唤醒”,经过自动化生产线,“变身”蓝莓汁、蓝莓干、蓝莓果醋、蓝莓酒等产品。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出现在上海、深圳、宁波等地的超市、餐桌上。

作为全省生产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蓝莓深加工企业之一,这里生产着各式蓝莓制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2012年,独秀山公司正式投产,以此为标志,怀宁蓝莓由一产迈进二产,开启全新发展阶段。

“去年,我们的产值近亿元,消耗原料500吨以上,最多时,用工近百人。”在独秀山公司生产负责人汪百根眼中,深加工企业的存在,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还能为没能及时销售的鲜果“兜底”。“蓝莓娇嫩,采摘后5天,就不能作为鲜果食用,但拿来当原料,是没有问题的。”

汪百根透露,今年,公司将进一步挖掘蓝莓附加值,如从中提取花青素,与部分药企、食品企业和化妆品企业合作,研发相关产品。

目前,在怀宁,像独秀山公司这样的蓝莓深加工企业共有3家。在这一小众领域中,它们占据了一席之地。据悉,为加速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实现“以工促农”,怀宁县政府正围绕原料供应不足、市场销路不广等“痛点”,携手企业积极应对,见招拆招。

“等‘痛点’解决,企业完全达产后,我们的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汪百根说。

三产融:文旅体“协奏”,一二三“并进”

6月4日,虽然不是周末,但怀宁县独秀谷蓝莓采摘园门口,仍然停着不少私家车。“门票50元,进园随便吃,临了还能采摘鲜果,以优惠的价格带回家。你看,这蓝莓多新鲜?”这天,合肥游客黎女士和闺蜜们结伴而来,满载而归。

“5月中下旬,蓝莓进入采摘季,60亩的采摘园周末游客至少有500人,蓝莓节期间,能突破1000人。”独秀谷销售负责人陈胜明说,除了采摘,园子围绕蓝莓推出科普、文创、餐饮等一系列服务和产品,满足当下游客深度体验的旅游特性和需求。

在当地,独秀谷可不是“独一份”。

其所在的生态廊道两旁,采摘园、游乐园等一家挨着一家,它们的业态虽略有不同,但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蓝莓之乡”的好客。不远处,正是每年怀宁县国际蓝莓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地。而生态廊道本身,则是怀宁“全马”赛道的组成部分……在这儿,文旅体实现了“协奏”。

二十年光景,不过弹指一挥间。小小蓝莓果,让乡村变了模样。

荒野绿了,昔日的黄泥巴墩上种满了蓝莓树,甚是好看;三产融了,一二三产融合并进的格局,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百姓富了,全县7000余名剩余劳动力在蓝莓企业就业,包含贫困劳动800人以上,更有700多户贫困户种上了蓝莓;乡村美了,当地以蓝莓产业为托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态宜居”的愿景正走向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蓝莓产业的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怀宁县蓝莓办负责人说,目前,县里为蓝莓产业的发展定了一个“小目标”:即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10万吨的深加工能力,接待100万人次的游客,实现100亿元的产值。

围绕这一目标,怀宁正按下产业发展“加速键”。一方面,怀宁县委、县政府已出台产业规划和支持举措,并积极落实;另一方面,以安庆蓝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正加紧技术攻关,力争提前蓝莓采摘期,同时,研发“两季莓”品种,提升亩均产量。

小小蓝莓果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未来,值得期待。(陈浩 张俊)

分享到:
(责编:吴西露、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