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濉溪古酿酒遗址:这口好酒一脉承

【查看原图】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01月16日10:25

“听说你们在建博物馆,我们这里挖出一些老青砖,能不能拉走保护起来?”2018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王鹏刚上班便接到电话,电话那头是濉溪县文物局的一位文保专员。

原来这两天濉溪县北苑风景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中,起出了一些青砖和碎瓦当,恰巧这位文保专员得知口子集团准备兴建一座博物馆,便打电话询问。挂了电话,王鹏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匆赶往现场。

小县城里大发现

施工地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沱河路。王鹏到地方之后,一眼就看见那位手中捧着青砖,满脸焦急的文保专员。

隔着老远,他就冲着王鹏大声喊道:“快来看,这边挖出来一小片围墙,而且越挖面积越大。”

凑到近前,王鹏心里也是一惊,同时隐约觉得似曾相识。在酒厂工作多年的他看来,挖出的这片遗迹,与其说是围墙,倒更像是酿酒用的窖池。

王鹏不敢怠慢,立即将所见情况通过集团向相关部门汇报。2019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抢救性考古发掘。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当初那一小片看似围墙的遗迹,当真便是一处酿酒窖池,且周围逐步发掘出了如烟道、蒸馏灶、制曲房等更多与酿酒相关的设施。

经过半年多的抢救性发掘,同年10月15日,安徽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召开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专家论证会。

通过论证发现,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时代序列比较清楚,传承有序。从明代晚期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延续发展。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陈超介绍,截至目前,该遗址是国内同类型遗址中分布、发掘面积最大的,也是安徽省首次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并获取大量酿酒流程工艺的遗址,不仅填补了华东地区古代酿酒遗存的空白,对研究酿酒工艺也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意义。

日前,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成功入选“2018-2019 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

酿造手法一脉承

“这些东西我太熟悉了,比如这个蒸馏灶,我们现在用的只是比这个大一些。”今年75岁的刘金钊,在口子集团酿了大半辈子酒,站在遗址边向记者介绍新发掘的酿酒设施时如数家珍。在他眼中时间的鸿沟并不存在,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自然。

制曲、破碎、搅拌、蒸煮、晾凉、发酵、加曲、蒸馏、出酒,当地人称这套酿酒手法为“续揸混蒸老五甑”。刘金钊告诉记者,除原料及发酵菌群还需进一步验证外,在酿造手法上,如今与当年并没有任何差别。

据了解,此次发掘出的酿酒设施不仅规模大,且保存完好。全面完整地反映了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发展的生态模式,这么完备的蒸馏酒制作生产体系全国罕见。

站在遗址旁,风中吹来一阵酒香,这让记者很是奇怪:遗址埋在土里这么多年,哪来的酒香?

一旁的刘金钊解释道,原来,距遗址不远处就是口子酒业老城厂区即同聚老窖,与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主厂区不同,老窖内至今仍使用传统工艺手工酿酒。

走进老酒坊,红砖建造的厂房内,一条条方形的老窖池像肥沃的农田,窖池之间阡陌相连,拌好的原料整齐堆放,蒸馏用的大锅冒着热气。遗址中呈现的酿酒工艺,在这一刻,终于变成了生动的画面。

这根酒脉从未断

据史料记载,淮北濉溪一带的酿酒历史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年。上至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周游到此,著有《宋人酤酒》篇,记载着最早售酒的酒店情景:“悬帜甚高,为酒甚美……”。可见,当时此地酿酒、饮酒已很普遍。

王鹏摊开一张濉溪县老城地图,地图显示,现发掘出的酿酒遗址包括“祥源”“魁源”和“大同聚”等多间酿酒作坊。

“相传,鼎盛时期濉溪有大小酒坊七十二个。濉溪这座皖北小城真正是因酒而兴。”王鹏如是说。

历史上当地酿酒行业虽然经历过衰落,但并未消失。1949年,政府赎买了私人酿酒作坊“小同聚”等,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也就是口子酒业的前身。

如今,后人们继承并发扬了濉溪古老的酿酒技艺,薪火相承,代代相传。

“初入酒城车即驻,香满长街马不前。”随着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的发现,明代诗人戴国士游濉溪时的场景,逐步在世人面前揭开面纱。  (李希蒙)

分享到:
(责编:吴西露、李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