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雨山區:奮楫篤行啟新程 創新實干譜華章
雨山區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

圖為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省級未來先導區沙盤。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雨山大地處處涌動著干事創業的熱潮,鐫刻著砥礪前行的足跡。日前,中國共產黨雨山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對今年以來區委常委會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總結,並對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提出了新目標。要求全區上下以昂揚姿態奮力往前趕,咬定全年目標不動搖,加強經濟運行調度,以最大努力爭取全年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結果。
扛起主城擔當 凝聚奮勇爭先的磅礡力量
作為馬鞍山市的主城區,雨山區自覺肩負起“挑大梁、走在前”的責任使命。強化調度,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今年以來,雨山區委堅決扛起主城區的責任擔當,制定《運用七未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 推動2025年雨山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連續3年列出“對標一流、檢視五問”年度重點任務項目化清單,區委常委會每月研究經濟運行情況,精准調度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揚長板、補短板、固底板,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上半年GDP增長6.3%、增幅與全市持平、高於全省0.7個百分點,1—8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5.3%、居全市第1,固定資產投資、限上消費品零售、一般公共預算等一批主要指標增幅高於全市。持續提振干部隊伍精氣神,引導各級干部經常對照檢視“五問”,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使勁往前趕,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在2024年度市綜合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創新驅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雨山區委認真答好“創新之問”,圍繞7個方面47個重大問題,牽頭區領導帶頭開展深入調研,召開區委專題會議研討交流,研究制定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聚焦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這個牽引性抓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稀土永磁及軟磁材料產業集群成功獲批省中小特色產業集群,雨山經開區獲評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南山礦入選國家級5G工廠,新康達、音飛入選全省中小企業典型示范項目。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省級未來先導區,全區已聚集小視科技、新華三等一批人工智能企業,“馬鞍山智算一號”算力衛星成功發射,點亮算力162P,“小視視覺大模型共性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基地”入選全省十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聚焦重點任務 書寫高質量發展的雨山答卷
今年以來,圍繞年度目標,雨山區委精准施策,狠抓落實。成立裝備制造、基礎材料等5個專班工作組,建立區領導牽頭推動重大產業項目招引集中突破工作機制,深化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應用場景招商,1—8月新簽約項目32個、總投資達75.4億元,其中重大項目8個。高端流體智造、寶武高合金棒線材基地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落地。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持續開展“七未”項目攻堅,堅持“干部牽牛、兩全兩保”,141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8.5億元,完成率89.6%、開工率93.9%、竣工率90.5%。狠抓重大項目前期攻堅,設立1000萬元項目前期專項經費,謀劃重點項目202個、總投資1417.7億元,政府投資類項目可研編制率100%。
產業鏈群持續壯大。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新增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4個、技改投資39.3億元,同比增長11.7%。加快“智改數轉網聯綠色”新技改,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歐冶鏈金入選省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壯大高端智能裝備和功能性材料兩大新興主導產業,瑞泰馬鋼獲評先進級智能工廠,1—8月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3.4%、居全市第2。
消費活力不斷增強。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打好“以舊換新+消費券”組合拳,發放消費券1180萬元、帶動消費4.2億元。加快建設省級文旅產業融合示范區,成功舉行青島啤酒節、向山東塘葡萄節等活動,吸引游客24萬人次,拉動文旅消費1.3億元,長江不夜城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緊盯民生福祉 擦亮城鄉居民幸福底色
今年以來,雨山區委堅持作風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促進”。深入開展“訪企入村”專項行動,收集並辦結企業和群眾訴求207件,梳理關鍵共性問題,重點辦好20件具體民生實事。
抓好基本民生。上半年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2萬元、2.3萬元,均居全市第1。鞏固發展公平優質教育,南山幼兒園、陽湖幼兒園正式辦學,妥善完成姑山學校撤並。扎實推進“健康雨山”,深化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加快十七冶醫院陽湖院區建設,基層特色專科實現全覆蓋,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人數同比增長15%。
滿足多樣民生。1—8月累計民生支出9.9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5%。統籌實施省定26項民生實事、已完成9項。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新增城鎮就業4832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800余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2.3%。強化住房保障,8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部開工、惠及居民近萬戶,平山二期、郎甸嘉苑二期等安置房全面竣工,207部老舊電梯改造更新工程全部完成。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新型文化空間11個,石馬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兜牢民生底線。深化“困有所扶”集成改革,集成5個部門、15項救助幫扶政策,惠及城鄉困難群眾5000余人。三級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扎實推進適老化改造,加快3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改擴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98%,低保特困等特殊人群實現參保全覆蓋。
會議提出,堅持創新破題,堅決打好穩定增長攻堅戰。要抓擴大投資,促動能積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做好項目謀劃儲備。抓產業培育,促轉型升級,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多措並舉提升產業效益,全力打造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通訊員 彭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