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運河茶館”激活文旅消費新場景

秋日午后,在隋唐大運河畔,倚窗憑欄,屋內,茶香裊繞,戲曲正酣。窗外,層林盡染,秋色如畫,耳邊仿佛傳來了千年前商賈往來、舟船穿梭的熱鬧聲……近日,泗縣百姓茶館開館。喝大壺茶、聽泗州戲、品千年運河文化,從此,泗縣多了一處喚醒歷史記憶、浸潤百姓生活的文化新地標,消費新場景。
湯湯運河,串聯古今。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現存較為完好的運河原始有水故道28.1公裡,是隋唐大運河現存不多的活態遺址,是泗縣對外展示形象的一張最亮麗的名片。近年來,泗縣明確“水韻泗州 運河名城”城市定位,著力讓千年古運河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泗縣百姓茶館就坐落於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畔,上下兩層建筑面積有450多平方米,青石基座、朱紅立柱、飛檐翹角的建筑與周邊運河景觀渾然一體,完美再現隋唐時期風貌。茶館內部陳設古朴典雅:實木八仙桌、雕花門窗、陶瓷茶具、水墨字畫,處處流露出傳統文化氣息。
作為泗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載體,百姓茶館由泗縣文旅專班指導推動,採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該茶館既是一項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創新實踐。
“我們致力於打造‘平價惠民、文化惠民’的百姓茶館,以‘低價茶飲+常態化文化演出’為核心,服務本地居民和游客,讓大家在品茶的同時,沉浸式體驗大運河文化和泗縣地方特色。”茶館負責人介紹。
百姓茶館的最大特色是將茶文化與泗州戲等多種民俗藝術有機融合。茶館在一樓和二樓分設小戲台,並聯動茶館東側閣樓及周邊小廣場,常態化開展文化演出。演出內容不僅涵蓋《拾棉花》《打干棒》等泗州戲經典劇目,還包括琴書、大鼓、皮影戲等非遺表演,以及古箏、琵琶等民族器樂演出。
“泗州戲是泗縣的文化瑰寶,需要通過創新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通過茶館這一平台,我們為傳統藝術找到了新的傳播空間,也讓地方特色文化得到生動展現和傳承。”泗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茶文化與戲曲、非遺表演相結合,既豐富了游客體驗,也為傳統文化傳承開辟了新路徑。
一壺好茶品味心靈回甘,一出好戲感悟人生精彩。上述負責人介紹,百姓茶館將成為泗縣傳統技藝文化和運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除了日常演出外,還不定期舉辦各類文藝比賽、文化講座和互動活動。
如今,百姓茶館已成為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網紅打卡點。年過六旬的本地居民韓大爺高興地說:“這裡環境好,能喝茶能聽戲,消費還不高,成了我和幾個老伙計聚會嘮嗑的最好地方。”
茶館內還設置了一面特色產品展示櫃,陳列著大庄豆瓣醬、梨膏、泗縣藥物布鞋等琳琅滿目的泗縣特色產品。這些充滿地方風味的物產,不僅讓游客直觀感受泗縣的飲食文化和傳統工藝,也為本地特色產品提供了展示窗口,進一步豐富了茶館的文化內涵。
夕陽西下,運河水面泛起金光,戲台上一曲《梁祝》選段正唱到動人處,老茶客們微閉雙眼,手指輕叩節拍,年輕的游客們舉著手機四處打卡……這一刻,穿越千年的運河文化與地方傳統藝術交融共生,續寫著嶄新的運河故事。(記者 張玉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