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池州貴池:智造“碳”路綠生金

在不少人印象裡,冶煉企業總是離不開“高能耗”“高污染”等字眼。
然而,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國內礦煉陽極銅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安徽友進冠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進冠華”),不僅在火法冶煉中實現了“負能耗”,甚至還建成了“進門”到“出門”的“零碳工廠”。
友進冠華廠區。人民網記者 胡雨鬆攝
“認為有色冶金行業是高能耗產業,其實是戴著‘有色眼鏡’。”友進冠華總經理李智介紹,該公司的“負能耗”是通過充分收集“銅精礦自熱冶煉+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三氧化硫干吸制酸”的余熱能源並充分利用“風光儲一體化”的綠色能源,全面覆蓋生產、物流、環保治理所需的能源消耗,實現對外淨供能。“公司每年生產耗能折合1.73萬噸標煤,同時收集余熱並利用綠能折合近4萬噸標煤,真正實現了‘負能耗’冶煉生產。”聊到企業在節能降耗方面的成就,李智頗為自豪。
如今,友進冠華以“負能耗”“零碳工廠”為起點,持續發力數字孿生智能生產控制系統開發,建成縱貫生產管理全流程的跨時空、分場景、智能化控制系統,更加直觀地展現了先進礦銅冶煉工藝的低能耗、低排放、高自動化、高循環性的產業屬性。
友進冠華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胡雨鬆攝
一家民營企業,為何要在節能上如此執著?“民營企業體量小,生產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做到小而精。”李智介紹,早年間企業拔節成長的經歷,讓管理層達成共識:技術創新和精准管理,是企業“以小博大”的關鍵一招,而“綠色生產能力”恰是最考驗團隊創新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今,憑借在技術創新、管理提質上的持續發力,友進冠華在礦煉陽極銅細分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2024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
近年來,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積極引入先進裝備和工藝,貴池區工業企業綠色轉型發展腳步加快,不少企業也嘗到“綠色轉型”“智慧生產”帶來的甜頭。
從空中俯瞰,安徽省交控工業化建造有限公司廠房屋頂排滿光伏電板,收集到的光能,正源源不斷地成為企業生產的重要動能。“光伏電板投入使用后,累計供電308萬度,相當於節省了246萬元電費。”公司總經理舒志軍感慨道,企業通過使用環保設備和生產技術,實現生產過程全自動化、數字化,“省出來的電費也被企業重新用到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中,又進一步實現節能降耗。”數據顯示,該企業單位產值的能耗僅為0.028噸標准煤,低於行業平均值,企業也在2024年被評為安徽省綠色工廠。
友進冠華等企業向“小而精”“綠而美”的轉型之路,也是貴池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齊頭並進的縮影。
“新材料產業是貴池區主導產業,也是工業領域從傳統制造向現代化智造轉型升級的重點。”貴池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通過實施“智改數轉網聯”行動,推動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工業互聯網融合,以信息化賦能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促產業煥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貴池區全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
點擊進入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