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產教融合 技能學在“實戰場”

9月下旬,走進霍山職業學校數控加工車間,機器運轉聲此起彼伏。幾名學生圍在一台機床旁,企業技術骨干手把手指導編程技巧,學校專業教師在一旁補充理論要點。這是學校“引廠入校”的日常場景——企業生產線搬進課堂,學生從入學起就接觸真實生產流程。
“以前文化課成績差,對未來也很迷茫。上職校后,跟著老師學操作、聽企業師傅講技術,學到了很多專業技能,特別有成就感,越學越有干勁!”高三機電專業學生熊正宇正專注地操作著設備,手上動作嫻熟,語氣裡滿是篤定。他的成長,正是學校深耕產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的生動注腳。
產教融合,技能學在“實戰場”。
作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霍山職校近年來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學技成才”為核心,為縣域青年搭建起成長階梯,讓越來越多像熊正宇這樣的學生,在技能賽道上找到人生坐標。
“辦學要貼著產業走,跟著企業轉。”據該校黨總支書記劉太金介紹,目前學校已聯動迎駕集團、應流集團、長安汽車等20余家本地及周邊骨干企業,構建深度合作體系。針對企業崗位需求,開設“迎駕營銷班”“應流航空班”等冠名班級,課程內容由校企共同制定﹔同時,聯合8家企業推出“工學一體”新型學徒班,學生半天學理論、半天練實操,畢業即可對接崗位。此外,結合霍山農林產業特色,學校還與益生源生態農業合作建成“十大皖藥”實踐基地,讓農林專業學生在田間地頭學種植、練管護,把技能練在產業鏈上。
產教融合,技能學在“實戰場”。
“職業教育需要更多耐心和愛心,既要教授文化課打牢基礎,更要強化技能培養提升實操能力。”教師盛娟深有感觸地說。為兼顧升學與就業,學校嚴格執行專業標准、落實教學大綱,開展以技能操作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實行“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模塊化教學,讓學生既能練出硬本領,也能補上文化短板。2025年,學校244名學子參加職教高考本科考試,113人分別被安慶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等本科院校錄取﹔另有58名同學參加普通高考,26人達到本科線,全年本科錄取(含達線)人數達147人,繼續保持六安市中職學校領先水平。
職校生的底氣,要靠實打實的技能撐起來。依托校企共建的實訓資源,學生技能水平快速提升。近三年,學校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拿下一等獎23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49項﹔2020年以來,有3人獲國家級賽事三等獎,65人次在省賽中獲獎,學校也獲評“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真正用賽場成績印証了“實戰化”培養的成效。
為讓學生安心學技能,霍山職校推出一系列資助舉措,為學子“減負”又“鼓勁”:除文藝類專業外,所有學生可享受三年免學費9000元政策﹔符合政策要求的學生更能享受國家助學金和“雨露計劃”補助﹔技能突出、表現優秀的學生,還能申領國家獎學金及“迎駕教育基石工程卓越學子”獎金。用政策暖心護航,多維度覆蓋求學需求,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求學就業無顧慮,安心鑽研技能。同時,政策紅利更推動學校硬件升級——2025年,學校就業創業產教融合共享實訓基地項目通過規劃論証,預計下半年開工。建成后,基地將整合教學、實訓、就業功能,引入更多企業設備與技術標准,進一步拉近“課堂”與“崗位”的距離。
“要讓學生學有收獲、技有提升、業有保障。”劉太金的話,點明了霍山職業學校的辦學核心。從校園車間的實操訓練,到技能賽場的競技成長﹔從校企攜手的精准培養,到政策托底的安心保障,霍山職業學校用實踐証明了職業教育不是“備選”,而是讓青年憑借一技之長立足社會、實現價值的“快車道”。(陸瑤池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