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健康

安醫大四附院:超聲引導星狀神經節阻滯為失眠患者帶來新希望​

2025年09月16日16:4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心裡踏實了,腦子不亂了,晚上有困意了,睡得好心情也好了!”近日,66歲的張先生(化名)在安醫大四附院睡眠障礙科完成兩次治療后,終於擺脫了困擾他5年的失眠與抑郁,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一改變,源於睡眠障礙科與疼痛科聯合開展的“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滯(SGB)”技術——該技術為長期受頑固性失眠困擾、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治療路徑。​

五年受困:吃藥難眠,夜間多夢易醒​

據張先生介紹,他被失眠和抑郁問題折磨已有5年之久。這5年來,他每天都按時服用安眠藥和抗抑郁藥,但睡眠質量始終沒有改善:不僅難以入睡,即便睡著也會頻繁做夢、輕易醒來,白天精神萎靡,情緒也愈發低落。​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先生從朋友口中得知安醫大四附院睡眠障礙科可通過神經阻滯技術治療失眠。盡管心裡充滿懷疑,但在長期受失眠困擾的情況下,他還是決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就診。​

創新治療:兩次阻滯+認知干預,藥量減半睡夠6小時​

安醫大四附院睡眠障礙科主治醫師厲雪艷在詳細了解張先生的病情后,結合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與疼痛科副主任王炎團隊討論,為他制定了“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滯+睡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的聯合治療方案。​

“星狀神經節阻滯並非新技術,但通過超聲引導,能讓藥物更精准地作用於目標區域,提升安全性和療效。”睡眠障礙科副主任夏蘭解釋道。治療中,醫生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入張先生星狀神經節周圍組織,阻斷交感神經的異常傳導﹔同時配合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幫助他調整睡眠習慣和認知模式。​

令人驚喜的是,僅經過2次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張先生的睡眠狀況便有了明顯改善:每晚能安穩入睡6-7小時,夜間覺醒次數大幅減少﹔原本服用的安眠藥和抗抑郁藥劑量減半,情緒也逐漸好轉,不再像以前那樣焦慮、煩躁。​

臨床提示:適用於頑固性失眠,需專業評估​

據了解,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滯並非適用於所有失眠患者,其更適合頑固性慢性失眠患者,尤其是那些長期依賴藥物但療效不佳、不耐受藥物副作用,或伴隨明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如睡前心悸、思維活躍)、輕中度抑郁焦慮的患者。​

目前,安醫大四附院睡眠障礙科與疼痛科已通過該技術幫助多名頑固性失眠患者改善睡眠。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將為更多受失眠困擾的患者帶來“睡個好覺”的希望。( 夏蘭)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