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精管善治·合肥在行動︱

合肥廬陽區:在方寸之間繡出城市新畫卷

呂歡歡
2025年09月11日10:0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上午九點,合肥市廬陽區亳州路街道的城管隊員葛元龍騎著電動車開始巡查,“門前三包”落實情況是他關注的重點。他負責的五個片區、400余戶商戶門前,如今多是自覺清掃的景象。

幾公裡外,長江中路四牌樓地鐵站旁,曾經雜亂的邊角地已變成綠意盎然的小公園,市民陳女士正利用午休在此散步。

這一“門前三包”的自覺維護與“口袋公園”的方寸之美,共同勾勒出廬陽區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圖景。

自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行動開展以來,廬陽區聚焦文明素養、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功能品質、安全韌性五大維度,創新舉措、精准發力,通過機制革新、科技賦能、多元協同,推動城市治理效能持續躍升,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貢獻廬陽力量。

“門前事”變成“自家事”

廬陽區的“門前三包”管理,遠不止於立規矩。葛元龍和他的同事們,角色正從“管理員”向“服務員”轉變。

除了日常巡查,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響應商戶需求。每個商戶都進了工作群,有問題可以直接@葛元龍。比如有商戶反映攤點影響客流,或者對店招設置拿不准主意,葛元龍都會第一時間協調處理。今年以來,類似的問題已聯動解決了467件。

為了讓責任落地,廬陽區還建立了一套機制。商戶入駐前,城管就主動上門簽責任書、挂責任牌、講清要求,並建立詳細檔案。

之后,廬陽區城管局聯合海棠街道、亳州路街道首推“開門五件事、關門五件事”,即“開門先掃門前塵、撿淨角落雜、擺齊亂停放的單車﹔關門再清檐下垢、理好店外物。”

商戶每天得先自查一遍門前衛生、綠化和秩序,發現問題自己動手整改,目前商戶們自己發現並處理的問題已達1325件。每月,城管還會邀請商戶代表一起組成檢查組,對“門前三包”履約情況進行互查互評。

城管工作人員做“開門五件事,關門五件事”宣傳。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城管工作人員做“開門五件事,關門五件事”宣傳。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葛元龍介紹,這種形式既讓商戶了解了管理標准,也讓城管聽到了商戶心聲,至今已組織了76次聯合檢查,200多位商戶參與過。

在一家水果店門口,老板老張正麻利地清掃著地面。“現在大伙兒都自覺了,門口干淨,客人看著舒心,我們自己待著也舒服。”老張笑著和葛元龍打招呼。

這種默契,即廬陽區推行“門前三包”責任制帶來的日常風景線。

做得好的商戶,能獲得流動紅旗,年底還有評優評先的機會,名單會報給文明辦、營商辦備案,甚至可能納入“文明單位”“身邊好人”的評選。

而對於首次沒做好的商戶,城管一般會先發一張“首違不罰提示單”,督促整改,今年已發出139份﹔隻有對反復提醒無效或情節嚴重的,才依法處罰,讓管理帶上了溫度。

這樣一來,海棠街道創新推動的沿街商戶“開門五件事,關門五件事”管理要求,以商戶自治閉環帶動全區文明經營意識顯著提升,並在全市進行經驗推廣。

“邊角料”變身“小花園”

在廬陽區,口袋公園的建設,同樣體現了“繡花功夫”。

廬陽區城管局綠地科的負責人指著徽州大道南側公園說:“這裡緊鄰地鐵口和商圈,我們設計時特意加了留聲機、時光亭這些元素,讓市民在休息時也能感受到城市文化。”

城市口袋公園。廬陽區城管局供圖

城市口袋公園。廬陽區城管局供圖

當然,改造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打細算。保留原有長勢好的大樹,移除病弱苗木,在裸露地面種上臘梅、百子蓮、月季等,確保四季有景。

改造后,“三分栽,七分養”是關鍵。春節至今,他們已在各口袋公園補種了紫羅蘭、石竹等時令花卉一萬多株。每天,管養人員都在進行綠籬修剪、病虫害防治、澆水保潔,“得讓這些小公園隨時看起來都清清爽爽的。”

截至目前,該單位完成長江中路、合瓦路、清源路等9處口袋公園,改造面積近7000平方,提升了老城區綠地品質同時,便利了群眾就近享受綠色生態空間,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休憩、鍛煉、休閑場所。

當然,廬陽區的精細化管理探索不止於此,更多精細“針腳”繼續在廬陽延伸,當地持續深化 “一線為民工作法”“巷導計劃”“行走廬陽”等特色做法,積極開展開門教育,機關黨員下沉一線3000余人次,累計解決市容環境問題12000余項。

在交通秩序上,施劃非機動車停放區1260平方米,錯時共享車位4000余個﹔市政綠化中,升級窨井蓋2000余套,打造北二環“高灌—中花——低草”景觀帶﹔智慧管理上,無人機巡查62次,數字城管案件結案率達97.37%……

麗水路與清河路交口整治后的綠化景觀。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麗水路與清河路交口整治后的綠化景觀。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些舉措一筆繪就,讓廬陽從“突擊式管理”轉向常態化“繡花”模式。

廬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精細化管理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措,關鍵在把“管小家、美大家”的理念落到實處。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提升城市環境、增進市民獲得感的實在力量,也讓老城區煥發出新的生機。

(責編:關飛、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