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渦陽:清潔村建設行動 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美麗蝶變

2025年09月10日16:2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今年以來,安徽省渦陽縣西陽鎮緊緊圍繞“干淨、整潔、有序”的目標,結合實際開展“四捐”活動,全域推進清潔村建設行動,逐步實現由“一片美”向“整體美”的提升。截至目前,該鎮已建成並驗收清潔村30個,累計完成整治村庄達到60%,群眾參與率超90%。

航拍渦陽縣西陽鎮村落。渦陽縣西陽鎮供圖

航拍渦陽縣西陽鎮村落。渦陽縣西陽鎮供圖

發動群眾當“主角”,變“要我建”為“我要建”

該鎮學習借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鎮13個村(社區)帶領群眾代表外出觀摩學習並組織召開群眾會議100余次,圍繞人居環境整治“為什麼干”“干些什麼”“怎麼干好”,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共同商議解決治理難題,形成了“村庄怎麼建,群眾說了算”和“村村景不同,村村氣正濃”的良好氛圍。

利用閑置物品改造后的村落一角。渦陽縣西陽鎮供圖

利用閑置物品改造后的村落一角。渦陽縣西陽鎮供圖

在基層黨組織的主導下,動員倡議開展捐款、捐物、捐力、捐智的“四捐”活動。目前該鎮已捐款60余萬元,捐磚30余萬塊,老物件若干,更是涌現出五保老人立下遺囑,將僅有的兩千余元積蓄捐於村庄清潔村建設的先進事跡。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村庄建設的熱情。通過示范帶動,解決了“干部干,群眾看,干的看的都抱怨”的問題,變“要我建”為“我要建”,村民的主體意識被充分激活,成為清潔村建設的“主人翁”,實現了鄉村建設共建共治共享。

破解難題出“實招”,變“矛盾點”為“風景線”

該鎮解溝村村民宗雲與鄰居常年因土地糾紛遲遲未化解,在清潔村建設中,為方便大家通行,需佔用兩家土地加寬道路。在村裡宣傳清潔村建設意義和“四捐”感召下,兩家自願捐出土地,並帶頭捐款。“這就是我們解溝村版的‘六尺巷’。”該村黨總支書記楊瑞軍表示。解溝村版“六尺巷”,只是該鎮破解清潔村建設難題的一個縮影,目前,該鎮清理爭議土地10余處,建成了娛樂廣場、休閑長廊、村民議事亭等,既解決了土地糾紛,又建設群眾休閑娛樂的設施,同時也美化了村庄環境。

為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把群眾的捐款用在刀刃上,讓群眾切實地感受到村庄的變化,群眾自發利用廢棄磚瓦,自行建設景觀牆和“小五園”。同時,該鎮村干部帶隊赴鄰鎮低價收購舊木料,村“兩委”成員變身木匠,和村民一起搭建長廊和木柵欄。

牆繪美化村庄環境。渦陽縣西陽鎮供圖

牆繪美化村庄環境。渦陽縣西陽鎮供圖

長效管護建“機制”,變“一時美”為“長久靚”

好風景需長效呵護,管護機制比建設投入更重要。該鎮在村庄顯眼位置設立“四捐”活動光榮榜,宣傳先進典型,同時開展“最美庭院”評選活動,用身邊的榜樣教育引導、輻射帶動更多群眾,使村民行有方向、做有目標、評有標尺。健全“門前三包”機制,將村庄環境衛生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全面推行“門前三包”責任制,引導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有效培養群眾對環境衛生整治的“主人翁”意識。

該鎮創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鎮村干部、黨員群眾發現人居環境臟亂差的問題隨手拍照反饋給鎮村,對反饋的問題會在第一時間督促抓好問題整改,形成了“政府推動、干部行動、黨員帶動、群眾互動”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逐步形成“問題反饋、共同治理、全民監督”的閉環管理模式。

眼下,該鎮清潔村建設行動正持續推進,全民參與熱潮不斷升溫,長效管護機制加快形成,並與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更有“內涵”,村民安居樂業的民生幸福曲線正在不斷上揚。(張旭 楊峰)

(責編:劉穎、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