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美教師”侯純廣:兩赴邊疆支教 唱響青春之歌

今年7月20日,結束了3年的援藏支教,80后教師侯純廣,從雪域高原回到了皖北平原。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他還沒有完全適應家鄉的環境,講起話來感覺氣息不暢,多以短句為主。
侯純廣,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第一中學的教師,20年的從教生涯中,他兩赴邊疆支教,在新疆、西藏的三尺講台上,播撒知識的星火。
因材施教,用馕和芝麻等身邊事物講解化學知識,擔任教研員推動區域化學教學水平整體提升,在支教過程中,侯純廣用專業與敬業助力邊疆教育水平提升,用真心與愛心為孩子們點亮更多希望的光芒。
將青春獻給邊疆教育,用行動踐行育人初心,多年來,侯純廣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新時代安徽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今年8月,在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評選中,他再次脫穎而出獲得殊榮。
返回利辛后,侯純廣逐漸適應家鄉的工作和生活。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攝
主動請纓,援疆支教唱響青春之歌
2010年,安徽省計劃選派首批援疆支教老師,消息傳來,侯純廣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火花被點燃了。
“他回家一說這事,我就知道他非常想去。”侯純廣的妻子胡娜說,侯純廣有一個去新疆的夢想,當年高考填志願,還填報了那裡的大學,雖然后來讀書、工作都在省內,但這個夢想始終在他心裡,未曾熄滅。
得到家人同意后,侯純廣報了名並順利入選,2011年2月,他遠赴3000公裡外的新疆和田實驗中學,開啟了一年半的援疆生涯。
年少時對新疆的憧憬,是大好河山、大漠風情,來到這裡后,侯純廣發現自己不虛此行,但同時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要克服的困難很多。
“學校靠近塔克拉瑪干沙漠,空氣很干燥,風沙天氣也多,平時騎車到學校要四十多分鐘,遇到風沙天,時間就更長了。”剛去的時候,侯純廣有些水土不服,但更讓他發愁的,是如何順利地把課上好。
班裡有50多個維吾爾族孩子,侯純廣覺得自己語速正常,但不少學生表示聽不清,而且他還發現,孩子們的化學基礎普遍較弱,沒一個學生能完成一個中等難度的計算。
怎麼辦?侯純廣將語速放慢了一半還多,在黑板上寫好化學術語后,再用紅色粉筆在旁邊標注拼音,像教剛學說話的嬰兒般逐字領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化學,他還用各種形象比喻來解釋化學概念。
“有學生問什麼是化合反應?我說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就像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現在在一個班,成了一個新集體。在解釋原子裡的電子存在方式時,就拿馕和芝麻做比喻。這些都是他們熟悉的,好理解。”侯純廣說。
此外,侯純廣還結合當地的發音習慣,讓學生編出新的元素周期表順口溜,為了帶大家學習,他經常熬夜對著鏡子練習卷舌音。
針對知識薄弱點逐個擊破,使用“循環復習法”,把新知識與老知識點巧妙關聯,為了鞏固教學成果,他還申請延期,將原本一年的支教時間延長為一年半。
一點一滴的辛苦付出,取得了良好效果,侯純廣帶的兩個班,化學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
援藏三年,學生們為他起了一個藏族名字
援疆歸來10年后,2022年,安徽省教育廳計劃選派20名優秀教育人才援藏,為期三年,侯純廣准備報名,但妻子覺得時間太長,有些猶豫。
“他援疆的時候,孩子還沒滿月,這一去又是3年,家裡有事怎麼辦?但我們的兒子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意外。他說爸爸有自己的理想,我們應該支持他啊。”胡娜回憶道。
在家人的支持下,侯純廣通過了嚴格的體檢,於2022年8月5日抵達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
侯純廣支教期間與學生們交流。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山南市平均海拔3700米,大氣含氧量低,雖然有心理准備,但下飛機沒多久,侯純廣就有了高原反應,頭疼、難以入睡,半個多月后才逐漸適應。
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侯純廣也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
“跟10年前相比,現在邊疆的孩子們,通用語講得更加順暢,溝通要方便很多。”在這裡,侯純廣的任務很明確,就是如何助力當地教育水平的提升。
開始上課的時候,侯純廣發現,這裡的孩子們上課很認真,但一到考試就不行,跟大家溝通之后,他找到了原因——化學課基礎不扎實。
為了更好開展教學,侯純廣選擇由易到難,先從簡單的知識點入手,讓孩子們樹立信心,然后鼓勵大家多思考、多提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侯純廣還堅持利用周末為學生輔導化學,在小長假期間,帶著不回家的學生們一起做飯。
三年的陪伴,他與孩子們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朋友情。有的藏族學生考上大學后,取得好成績后,還會給他發個信息。
“孩子們還給我起了一個名字‘扎西次仁’,扎西是吉祥的意思,次仁是健康長壽的意思。”提起這個,侯純廣非常開心。
在授課的同時,侯純廣還在思考如何助力區域教育水平的提升。
作為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教務主任,在熟悉工作職責和學校情況后,他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和考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議,以提升學校老師在教學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提升山南市高中化學整體的教學質量,侯純廣又主動申請成為山南市高中化學兼職教研員,多次組織開展聯合專題教研,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詳細教學計劃,為教師提供實用的教學建議,為變“輸血”為“造血”,真正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貢獻力量。
直面困難,無法堅持時嘗試“再堅持一下”
“援疆援藏,隻有熱情是不夠的。他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很少提及,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這種樂觀和堅韌,我非常佩服。”利辛縣第一中學的地理教師王標,跟侯純廣既是同事也是鄰居,在侯純廣援疆援藏時,他們經常打電話溝通教學方法。
在利辛縣第一中學採訪時,從校領導到教師、學生,大家對侯純廣評價都很高,在他們看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侯純廣還在身體力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更多人。
2012年援疆歸來,侯純廣繼續投身利辛一中的教育教學工作。
作為教師,他刻苦鑽研教學,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所輔導的學生多人次獲得省化學奧賽獎項﹔作為班主任,他取得心理健康輔導員資格証書,給予每個學生更多心靈關懷﹔作為團委書記,他多次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學校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
“他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關心孩子的成績,更關心孩子的需求,及時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侯老師說過,他最大的快樂,是班裡的學生越來越懂事。”利辛一中政教處主任陳光輝說。
侯純廣在與學生交流。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攝
侯純廣班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孤僻,自制力和意志力都比較弱。為了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侯純廣參加培訓學習,取得心理健康輔導員資格証書。
面對家庭困難但自尊心強的學生,他會讓妻子時不時給孩子買些生活必需品。有女生自卑內向,他就為其安排一位活潑開朗、樂於助人的女生同桌。有的孩子心理素質欠佳,考試發揮不好就不願進教室,侯純廣會主動找他散步談心。
同時,侯純廣還會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讓他們變得更加積極、更加樂觀、更加陽光。
“侯老師從新疆回來后,會跟我們說在那邊的經歷。他有一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當你感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以再堅持一下’。”侯純廣的學生李夢雅說,她小時候很難跟別人交朋友,遇到問題就容易放棄,在侯老師的影響下,她意識到要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她后來的工作生活幫助很大。
從皖北平原到大漠風沙、雪域高原,無論走到哪裡,侯純廣都在用自己的言行訴說著同一個道理,教育是點燃希望的火炬,而堅守與奉獻則是傳遞光明的火種。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故事,侯純廣用自己的微光溫暖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也將激勵更多教育者投身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