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鄭蒲港新區:“三舉措”推動黨員教育見行見效

近年來,馬鞍山鄭蒲港新區堅持把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作為鍛造黨員隊伍、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舉措,立足“組織引領、創新形式、學用轉化”三個方面精准發力,讓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有目標、展活力、見實效。
強化組織引領,聚焦黨員教育“出發點”
注重“頂層設計”,全局謀劃推進黨員教育有序開展,精心制定《鄭蒲港新區2025年度黨員集中培訓計劃表》,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分層分類開展黨員教育。
完善區鎮村三級宣講架構,積極邀請黨校講師、領導干部、先進典型、技術能手組建“鄭在講”宣講團,深入企業、機關、村(社區)、學校開展宣講,將黨的理論、政策、實用業務知識送到群眾身邊。針對年老體弱黨員,採取“銀青結對+送學上門”形式開展學習,以“上一次門、送一份資料、開展一次談心談話、聽取一次意見、解決一些問題”為工作指引,搭建起黨組織與老黨員之間的“連心橋”,為其點亮一盞“學習明燈”。針對分布散、流動廣的流動黨員,利用新媒體手段搭建“雲端黨員教育”平台,依托微信群、先鋒系列平台精心設置“三個一”學習套餐,即“一份學習計劃、一場集中聯學、一次學習感悟”,定期推送最新學習內容,全方位強化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
創新培訓形式,找准黨員教育“切入點”
搭建“榜樣課堂”,深入挖掘在推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及防汛抗旱、應對急難險重事件等方面涌現出的“好典型”“好案例”“好故事”,精心拍攝制作《一座館 一輩子》《一名共產黨員堅守初心的舉手之勞》等多部優質黨員教育片,讓黨員群眾在面對面、零距離交流中學習榜樣,實現“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激勵“身邊人”。
拓展黨員教育“紅色陣地”,充分利用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村民大管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所,新增“初心小院”“紅色讀書角”“革命故事+微景觀還原”等20余個紅色教育陣地,打造“15分鐘紅色教育圈”,引導黨員群眾自動接受紅色精神洗禮,累計接待黨員群眾3000余人次。
堅持實干賦能,鼓勵基層黨員成為增收致富“領頭雁”、產業發展“引路人”,邀請農技部門專家和本地“田秀才”“鄉創客”手把手教技術,分享種養經驗,傳授養殖技術,為基層黨員“強筋壯骨”,實現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增收。近年來,培訓黨員群眾2500余人次。
圍繞學用轉化,站穩黨員教育“落腳點”
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檢驗黨員教育培訓成效的“試金石”,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針對農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探索“黨組織+電商平台+農戶”的模式,開展“直播助農”專項行動,由黨員干部帶頭直播推銷官塘村富硒大米、白橋鎮有機瓜蔞、姥橋鎮生態水產等特色農產品,切實將黨員教育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
堅持把黨員教育與“黨旗飄揚在一線”“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相結合,組織黨員干部“訪企走村入戶”,通過面對面溝通交流,零距離收集社情民意,針對群眾反映的生產生活難題,建立“問題收集-分類處置-跟蹤反饋”閉環機制,以實干擔當筑牢基層服務陣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40余個。
完善學用機制,將基層一線、吃苦吃勁崗位作為培養鍛煉黨員干部的“主戰場”,近年來,在防汛救災、“雙招雙引”、便民服務、基層治理等一線崗位或重要節點,發動黨員超3000人次。(丁劉彬 徐曉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