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雙向奔“富” 來安有“坊”系列報道之一

滁州來安:“果”力全開 共“富”未來

人民網記者 周坤
2025年07月17日09:2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盛夏清晨,趁著天還沒熱,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倒橋村村民們早早來到“果樂園”工作。綠葉掩映間,鮮桃光亮紅潤,令人垂涎欲滴,成串的葡萄顆顆飽滿、粒粒勻稱,再過半個多月,也即將上市。

摘果、剪枝、施肥……村民們忙得大汗淋漓,笑語卻隨風飄蕩:“今年桃價好,工坊一收,錢包都鼓了!”“可不是,咱隻管種好地,銷路加工全不愁!”

村民在採摘成熟的桃子。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村民在採摘成熟的桃子。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村民的底氣,正是來自腳下的“果樂園”共富工坊。兩年前,從浙江“共富工坊”取經歸來的村黨總支書記高向陽,深受啟發。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倒橋村黨總支與本地龍頭企業滁谷食品有限公司“結緣”,探索村企共建新路徑。

通過盤活村裡92畝閑置土地,村裡整合項目資金,引進了精制成品油生產線及分包裝設備。一個集種植、採摘、深加工和農村電商於一體的“共富引擎”——“果樂園”共富工坊,正式落地生根。

過去,倒橋村的農產品多以鮮果形式零散賣給小商販,價格低、銷路不穩,村民收益有限。共富工坊的建立,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走進寬敞明亮的加工車間,先進的流水線正高效運轉。金燦燦的黃桃經過清洗、去皮、裝罐、殺菌,搖身一變成了酸甜可口、保質期長的黃桃罐頭。以往常被忽視的桃膠,經過深加工處理,成了線上熱銷的滋補“網紅尖貨”。

村民們修建即將成熟的葡萄。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村民們修建即將成熟的葡萄。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我家種了5畝油桃,還零散種點芝麻、花生。收了之后直接拉到工坊給他們加工,空閑了我就來工坊打打零工,除草、打包都干,錢賺得比往年多不少呢,越干活越有勁!”村民王紅梅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談到如今的生活,她的嘴角始終挂著笑容。

高向陽介紹,“果樂園”共富工坊採用“村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緊密合作模式,已與周邊300余戶種植農戶簽訂了合作協議,年回收各類農產品超過6500斤,光是經過深加工這一環節,農產品的附加值就提升了30%,讓農產品告別了“賤賣”歷史。

“果樂園”共富工坊的智慧,遠不止於加工。在村集體和共富工坊的共同努力下,村裡110畝原本零散的土地被科學整合,規劃建設成“一線兩軸四區”的產業示范田。

其中,精心打造的生態採摘區,吸引著遠近游客前來體驗親手採摘的樂趣。村裡閑置的老房子也被改造升級,變身成為特色農產品展銷廳。游客在這裡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當地的村情文化,無形中提升了“張山牌”農產品的可信度和知名度。

“果樂園”共富工坊裡即將成熟的葡萄。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果樂園”共富工坊裡即將成熟的葡萄。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高向陽表示,工坊還計劃借助當地已有名氣的“桃花節”文旅IP,聯合周邊村庄的特色景點,共同打造精品農旅融合路線。在“數字經濟+平台經濟”雙輪驅動下,讓工坊線上日銷訂單量突破3000單,輻射帶動周邊1200戶農戶增收。

如今,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果,寫在村民的笑臉上和村集體的賬本裡。工坊帶動了40多名村民實現常年穩定就業,季節性用工累計超過700人次,務工村民人均年增收超過5000元。2024年,工坊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6萬元。

由此可見,“果樂園”共富工坊讓土地、農房、生態等資源“活”起來,讓企業技術、市場渠道“沉”下來,更讓小農戶有機“融”入大市場。它不僅是來安縣的共富樣本,更書寫著新時代鄉村“產業興、農民富、村庄美”的生動答卷。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