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懷寧:從“人情債”到“文明禮” 新風尚浸潤百姓家

2025年07月16日14:5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近日,走進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涼亭鄉,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風扑面而來。曾經困擾人們的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逐漸退場,取而代之的是簡約適度、重情輕禮的新風尚。

新規落地:從村規民約到自覺踐行

在涼亭鄉董祠村,一場關於“20元隨禮”的移風易俗實踐,正悄然改變著村民的人情往來觀念。“以前最怕接到‘請柬’,不是親戚也得硬著頭皮隨幾百元,一年下來光是隨禮就得花好幾千。”村民鄭大哥的話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今年6月,董祠村村民委員會出台《紅白喜事操辦標准(試行)》,其中“非親友隨禮一般控制在20元以內”的規定,如同一劑良藥,直擊“人情消費”的痛點。

黨員示范:從帶頭承諾到躬身實踐

“方老這一輩子,干啥都透著一股黨員的精氣神,走了也走得這麼敞亮!”6月24日,在青山村新豐組的簡易追悼會上,村民們望著老黨員方珍珠的遺像,眼眶濕潤卻語氣敬佩。這位有著67年黨齡的老黨員,臨終前特意囑咐家人:“我走后,一切從簡,不搞披麻戴孝,不擺流水席,就開個追悼會,讓大家送我最后一程就行,千萬別給組織添麻煩,也別壞了移風易俗的規矩。”

方珍珠生前是村裡出了名的“老較真”。前期村裡修訂村規民約,明確紅白事簡辦標准,有人嘀咕“老規矩哪能說改就改”,她第一個站出來:“我是黨員,我先帶頭!以后我家辦事,就按新規來,誰要是覺得不合適,先跟我這個老黨員理論理論。”平時遇上誰家要辦喜事,她總樂呵呵上門嘮嗑:“彩禮少點,情誼才重﹔宴席簡點,日子才甜。”村裡有老人去世,她又主動幫著家屬算“明白賬”:“大操大辦看似風光,其實是給子女添負擔,咱黨員家屬更得想得開。”

如今,老人用自己的身后事,給全村人上了生動一課。追悼會當天,沒有嗩吶鑼鼓,沒有繁瑣儀式,隻有胸前佩戴白花的親友和村民,在哀樂聲中緬懷她的生平。村黨支部書記劉發根說道:“方珍珠同志用一生踐行黨員使命,臨走前還在為移風易俗作示范,她的這份覺悟,就是最鮮活的教材。”

成效顯現:從“人情負擔”到“文明自覺”

清晨的陽光剛漫過村頭的老槐樹,涼亭社區的文化牆前就熱鬧了起來。工作人員正踩著梯子,握著顏料筆在牆面上勾勒線條,旁邊的同事蹲在地上調著顏色,時不時抬頭喊一句:“左邊那朵花再畫大點,看著喜慶!”

這面文化牆,是村裡特意留出的“新風宣傳角”。今天要畫的主題是“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畫面裡左邊是“拒絕彩禮新婚夫妻”的卡通插畫,右邊則是“喪事簡辦圖文”。幾位村民正站在牆前,指著上面正在畫的移風易俗漫畫小聲討論著,時不時點頭稱贊。

“我們不僅要這面文化牆成為村裡傳播文明新風的‘網紅打卡點’,更要讓它‘活’起來。”涼亭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朱子海說。據了解,涼亭社區打算在代庄中心村全面驗收后,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在這裡開展“新風小課堂”,結合牆上的案例講解移風易俗政策,解答村民疑問,真正把文化牆上的新風尚扎到群眾心裡。

如今的涼亭鄉,“20元隨禮”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黨員帶頭“破人情債”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傳播文明新風的“網紅打卡點”更是遍布鄉野、扎根心上。這場文明實踐証明:當村規民約與村民意願同頻共振,當文明新風與傳統習俗良性互動,就能在煙火人間中培育出真正的時代新風尚。(程敏 汪雯君)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