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一座皖南山城的工業“突圍”

2025年07月13日08:46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1個、產值十億級企業4家,徽州區循環經濟園入選全國第七批“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期)單位”,“畝均論英雄”改革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近年來,黃山市徽州區始終堅持工業強區、產業興區不動搖,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今年1月至5月,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

  以項目之“進”促發展之“穩”

  項目是撬動經濟騰飛的戰略支點,也是激發區域增長動能的關鍵引擎。

  走進徽州經開區,一幅幅“大干快上、奮勇爭先”的建設圖景映入眼帘。在黃山聚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酰亞胺型材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數台挖機轟鳴作業,施工班組在進行鋼筋加工。

  “該項目用地約25畝,建成投產后可年產1000噸聚酰亞胺型材,預計年產值可達6.5億元。”項目施工員胡繼軍介紹。

  徽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胡海青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已有安徽日基焊接裝備有限公司年產3000台(套)機器人焊鉗等29個項目開工建設,安徽卓朴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大型智能化數控機床等14個項目建成投產。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多部門協同發力的要素保障機制成為關鍵支撐。今年3月,針對項目用地周邊供水管網未覆蓋問題,徽州經開區管委會會同區自來水公司上門對接新入駐的黃山聚鑫新材料有限公司、黃山永威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等項目業主,現場踏勘並制訂管道鋪設方案,僅用12天便完成供水管道安裝,及時為項目施工提供了用水保障。“供水問題這麼快解決,讓我們得以按節點推進工程。”黃山永威塑料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凱歌說。

  今年以來,徽州經開區管委會共召開項目調度會30次,成功為企業解決20余件建設難題。除了調度會,徽州經開區管委會還建立網格化服務機制,安排專業人員與項目單位“一對一”精准對接,提前介入項目前期工作,協助梳理立項、規劃許可等審批事項及申報材料。“這種點對點的服務模式讓項目推進更高效,大幅縮短了審批周期,為項目早開工、早建設爭取了時間。”胡海青說。

  基礎設施建設是項目落地的“硬支撐”。目前,徽州區正加速推進緯三路延伸段、濱河北路延伸段等6條道路的建設,並力爭年底前陸續投用。此外,昌盛路110千伏變電站項目也已開工,建成后可為徽州區循環經濟園及周邊區域提供穩定電力支撐。

  以創新之“力”促發展之“勢”

  創新是企業搏擊市場的鋒利武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應用到電路板上后,可以大幅提高其絕緣性和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談起公司新研發的電子級固化劑,黃山華惠科技有限公司企管部經理李拔恆十分欣喜,該款電子級固化劑除了助力公司拓展市場外,還實現了國產替代。

  華惠科技是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助劑、油墨連接料、聚氨酯樹脂的公司,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月至5月,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34億元,同比增長10%。“這主要得益於研發團隊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能力。”李拔恆說。

  華惠科技公司創立了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台,4名研發人員被評為省特支創新人才,相關研發和工藝改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創新基金、安徽省重大科研專項支持。今年1月至5月,公司投入研發經費932萬元。

  2022年,徽州區啟動實施“3139”工業發展行動。其中,第一個“3”是指重點發展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食品三大主導產業,“1”是指把新型功能涂層材料產業集群產值培育超百億元。

  據徽州區科技工業信息化局局長胡玲介紹,目前,該區的新型涂層材料產業集群已有規上企業44家,擁有環氧樹脂、聚酯樹脂、稀釋劑等上下游多個品種,並形成以安徽新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山華惠科技有限公司、黃山神劍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為龍頭企業的產業鏈。

  “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胡玲說。目前,集群企業共建有省級企業研發中心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個,去年共投入研發經費2.6億元、同比增長5.3%。

  多項研發成果在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其中,黃山金石木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性能聚酰亞胺樹脂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安徽新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電子專用化學品材料保障了我國芯片封裝所用化學品的供應鏈安全。

  “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新型功能涂層材料產業集群今年有望實現百億元目標。”胡玲說。

  以畝均之“論”促發展之“質”

  “畝均”是企業效益的衡量標尺,用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推動企業唯實爭先。

  走進黃山中廣泰特種設備有限公司的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對即將銷售至河北省的78台排水泵車進行封裝。

  中廣泰特種設備有限公司於去年4月投產,每年可產500輛多功能智能化應急防汛搶險特種車輛。

  “這是我們‘騰籠換鳥’又一案例。”徽州經開區經濟發展辦主任陳真介紹,中廣泰特種設備公司所使用的40畝工業用地,此前屬於一家服裝企業。這家服裝企業因市場環境變化、產品競爭力較弱等原因,不得不靠對外出租廠房維持運轉。

  2022年9月,這40畝工業用地通過區開投公司收購並由政府收儲后,重新投入交易市場。2023年6月,中廣泰特種設備公司通過招拍挂程序競得使用權,並投資1億余元建設了新廠房。“‘騰籠換鳥’后,這40畝工業用地的畝均效益有望從此前的不足2萬元提升至40萬元以上。”陳真說。

  作為一座山城,徽州區的工業用地數量有限。為進一步利用現有工業土地資源,提高工業企業效益產出。徽州區牢固樹立“畝均論英雄”理念,向存量土地要空間,向有限土地要效益。

  “我們專門制定出台了《徽州區工業企業低效利用土地處置實施意見》,並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佔地5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開展畝均效益評價。”徽州區政府副區長程麗群說,對畝均稅收不達園區要求的企業,通過法院拍賣、政府收儲或收購、股權轉讓、增資擴股、技改提升、資產整體轉讓等調控、幫扶措施,依法依規開展低效清理處置。自2021年以來,全區共處置低效企業94戶,盤活用地面積2146.19畝。

  在“畝均論英雄”機制的推動下,目前,全區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以及納入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庫企業3家。去年,徽州區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突破30萬元。(袁中鋒)

(責編:黃艷、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