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蕪湖花橋鎮:荒灘煥新顏 長出“六月黃”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5年07月12日11:3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碧波蕩漾,昔日荒灘煥新顏。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碧波蕩漾,昔日荒灘煥新顏。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最近,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的咸定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

從荒灘改造而成的河道中,撈出鮮香味美的“六月黃”,裝簍、打包、銷售,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六月黃’已經開始上市,眼下每天都能上岸600斤,品質好、價格俏,起早摸黑也帶勁。”說這話時,李方龍笑得合不攏嘴。

李方龍是地地道道的咸定村人,早在30歲出頭的時候,他就背井離鄉去了外地,專門從事水產養殖,這一養就是13年。

2019年,李方龍帶著技術回到家鄉,承包水域接著搞養殖。5年租期滿后,他添了新身份:咸定村水產養殖職業經理人,繼續干老本行。

咸定村,屬於典型的圩區村,全村水域面積多達5000畝。過去,村裡成片成片的荒灘,一直是老百姓的心病,種啥啥不出,養啥啥不長,久而久之,就成了避而遠之的撂荒灘。

荒灘改造而成精養塘。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荒灘改造而成精養塘。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改變,源於村裡做活了水文章。

2023年,借助水資源稟賦,村裡成立了蕪湖咸定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實現全民入股。通過綜合治理,將昔日荒灘地開發成水產養殖地,一方面加強監管、嚴控污染,另一方面提升水質、打好生態牌。

在李方龍看來,水資源是咸定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村集體經濟發展最大的底氣。

2024年,為了提高水產養殖效益,在養殖四大家魚的基礎上,咸定村又開發了荒灘精養螃蟹和大面積養殖鱖魚。

在村民眼裡,李方龍不僅是養殖能手,還是水產行家,“水要清、草要好,養出來的螃蟹才會肥,就不愁沒銷路。”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相互交流、學習、幫助,全村實現了魚、蟹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返鄉多年,而今站在波光粼粼的精養塘邊,回憶起年輕時家門口的場景,李方龍感慨萬千:“那時放眼望去,都是荒灘,和現在治理過后的養殖水域比起來,真叫一個天一個地!”

“六月黃”是指在農歷六月前后上市,經過三次蛻殼的清水蟹,又被稱為“童子蟹”。對於愛吃螃蟹的食客而言,殼薄、黃多、肉嫩的“六月黃”,是每年夏季的人氣美味。

“‘六月黃’的捕撈時間可以持續到8月中旬,結束后,養殖的商品蟹正好上市,無縫銜接。”李方龍告訴記者,起初養殖“六月黃”,打的就是時間差,為的就是拉長銷售季。

這陣子,持續的高溫天,沒少讓李方龍費心思,白天投餌料、凌晨撈螃蟹、晚上就住塘埂邊,“怕水體溫度過高,影響了收成,守著更踏實。”

一邊是正在搶鮮上市的“六月黃”,一邊是正在茁壯成長的商品蟹。

“我們3月中旬下的蟹苗,目前來看,長勢很好,過了這季夏收,就等著秋收啦!”李方龍的眼中充滿了自信與期盼。

從昔日大荒灘到如今共富灣,咸定村的水文章之變,見証了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去年全村水產養殖收入超500萬元,單是螃蟹養殖就有90萬元。

“今年村裡自主經營的水域面積擴大到了1700畝,通過注冊商標、電商銷售等形式,進一步提高水產品附加值,讓品牌更響、銷路更廣、收入更高。”李方龍信心滿滿。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