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何以成為創業熱土

人民網記者 陳浩
2025年07月12日08:4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今年1—5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人民網 郭昊攝

今年1—5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人民網 郭昊攝

站在演講者視角,文稿在面前清晰成像,而在旁觀者眼中,演講者面前空空如也……

這項“黑科技”,名為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由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創業十年來,我們不斷完善技術並實現產業化。”東超科技創始人韓東成透露,公司基於這項技術開發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展陳、智駕等場景,“目前,企業估值30億元。”

創潮奔涌,業興安徽。近年來,江淮大地掀起創業熱潮。僅2024年,安徽便新登記經營主體121.3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992戶﹔年末經營主體總數達831.6萬戶,同比增長3.73%。

今年一季度,安徽GDP增速創近3年最好水平,位居全國第三。在這裡,已孕育出越來越多領跑各自賽道的頭部企業,構建起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安徽,何以成為一片創業熱土?

把“創新實力”轉化為“創業活力”

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應用廣泛。受訪者供圖

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應用廣泛。受訪者供圖

安徽科創資源豐富,擁有中國科大、合肥物質研究院等“大校大院大所”。近年來,安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讓“創新實力”成為“創業活力”。

實施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是安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特色“打法”。

何為“科技成果賦權”?說白了,就是單位將科技成果的所有權賦予項目團隊,由后者創辦企業,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轉化成功后,單位按照協議約定,享有部分收益。5年前,中國科大在安徽省率先啟動賦權改革。

安徽冰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一改革的產物。

初見冰啟科技聯合創始人於前鋒時,他正在實驗室觀察、記錄自動化凍存設備運行情況。“盡管一切正常,但距離商用仍有提升空間。”

冰啟科技是一家以中國科大趙剛教授團隊科技成果為基礎,經學校賦權后創辦的企業。“創業,就是為了把成果轉化為產品,包括生物樣本低溫凍存液、復蘇液,以及自動化凍存設備等。”據於前鋒介紹,這些產品是輔助生殖和細胞藥物領域低溫存儲不可或缺的。

於前鋒表示,獲得賦權、創辦公司后,成果轉化步入市場軌道,掣肘更少,效率更高。“我們有信心,把企業打造成生物樣本低溫存儲賽道領跑者。”

2022年,安徽在省屬高校開展賦權改革試點﹔2023年,試點單位擴展到106家……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計賦權成果1109項,成果估值5.6億元。

把“創新實力”轉化為“創業活力”,安徽催生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企業。2024年,安徽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75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家,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產業賦能創業,創業厚植產業

產業賦能創業,創業厚植產業——產業與創業有著天然聯系。這些年,安徽筑牢產業基礎,豐沃創業土壤。

新能源汽車是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張“名片”。

當前,安徽加快建設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把目光聚焦產業鏈“鏈主”企業。僅最近幾年,就招引蔚來、大眾安徽、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產業基礎日益堅實,零部件企業紛至沓來。

合肥保隆研制的汽車空氣懸架。受訪者供圖

合肥保隆研制的汽車空氣懸架。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家上海公司,我們在合肥開啟又一次創業,就是看中了這裡雄厚的產業基礎。”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資深經理徐永高說,安徽匯聚著企業的眾多下游客戶,“抵近客戶,既能第一時間掌握他們的需求,溝通效率也大大提高。”

目前,安徽擁有整車企業7家,引育規上限上零部件企業3000余家。今年1—5月,全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合肥國顯第8.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張敏攝

合肥國顯第8.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張敏攝

在首批66個國家戰新產業集群名單中,安徽佔據4席,新型顯示產業便是其中之一。

2008年,京東方液晶面板6代線落戶合肥新站高新區。此后,當地深耕顯示產業,布局細分領域。2017年,微顯示領域代表企業視涯科技落戶﹔2018年,柔性屏賽道領跑者維信諾也選擇落子﹔2024年,合肥國顯第8.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開建……合肥用“發散思維”,招引相關兄弟企業、上下游企業落子創業,並由“屏”及“芯”,帶動顯示驅動芯片企業來“牽手”合肥。

眼下,僅新站就匯聚顯示產業企業120多家,合肥也由此坐穩“中國新型顯示第一城”寶座。

創業與產業的“雙向奔赴”,勾勒出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和經濟發展進勢。2024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43.6%、提高0.7個百分點。

“軟硬兼施”,一路護航

掀起創業熱潮,安徽不僅用創新驅動、產業筑基,更是拿出硬舉措、打造軟環境。

“為了讓創業成為安徽的時尚活力和形象名片,讓安徽成為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熱土,2022年起,我省開展了創業安徽行動。”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創業安徽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圍繞搭建完善創業平台、暢通企業反映問題渠道等方面,安徽實施一系列精准有效的舉措。

安徽勁旋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空螺旋槳。受訪者供圖

安徽勁旋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空螺旋槳。受訪者供圖

在搭建完善創業平台方面,安徽積極打造涵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多層級創業平台。

科大硅谷,是安徽全力打造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高科技產業發展“高產田”。

“我們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產業催化、創新生態優化。”科大硅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創新創業平台支撐下,三年來,科大硅谷新入駐科技型企業超2500家,累計集聚科技型企業和科創服務機構超7000家,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超7萬名。

為發展低空經濟這一未來產業,安徽蕪湖十余年如一日,傾力打造航空產業園。

“背靠”平台,園區企業迅速成長。“我們隻用了十年,就完成了從0到1、從1到100。”安徽勁旋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南雍介紹,十年前,企業從河南到安徽創業,致力於航空螺旋槳研制,十年后,公司年銷螺旋槳18萬隻,銷往74個國家和地區。

迅速成長的不只是勁旋風。在園區企業集體發力下,2024年,蕪湖市低空經濟產值463.8億元,同比增長15.95%,並實現“不出園區就能造出一架飛機”。

在暢通企業反映問題渠道方面,安徽各級各地動真格、出實招。

“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6月11日,宣城市六月份政商懇談會在郎溪縣舉行,8位在該縣投資的企業家就電力保障、園區配套等提出問題、意見和建議,宣城市市長鄧繼敢現場研究解決辦法,明確責任單位和辦理時限。這已經是宣城常態化開展“政企之約”的第三個年頭。

類似的懇談會,在安徽不勝枚舉。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安徽在優化營商環境評分中,得到75分,位居全國第三。

第三屆創業安徽大賽啟動儀式。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第三屆創業安徽大賽啟動儀式。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開展創業培訓、舉辦創業大賽、強化金融支持、優化創業服務……安徽“軟硬兼施”,從不同角度澆灌、滋潤著創業土壤。

當下,“創業者”安徽提出“三個往前趕”目標——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經濟增速在長三角地區往前趕、各省轄市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

展望未來,在創新驅動、產業筑基、政府護航的背景下,安徽將匯聚更多創新創業要素、更多優質經營主體。這片土地,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熱土、樂土,實現“三個往前趕”目標可期可待!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