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涵養創新生態培塑向“新”力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來,滁州市以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為科技成果加速轉化落地營造良好的“雨林生態”。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今年前5個月,滁州市登記科技成果301項,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57.22億元,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74.43億元。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滁州市從建立企業創新主體梯度培育體系入手,針對其不同發展階段和需求,分類施策、精准扶持,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今年以來,精准摸排獨角獸(潛在)企業評選對象12家、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對象40家,首批次推薦高新技術企業備案302家。
同時,構建“基金+平台”雙輪驅動模式,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成功引進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滁州分中心,精准匹配技術供需兩端,累計發布產業相關科技成果4000余條,挖掘企業技術需求110余項。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達90項,金額達4504萬元。
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其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然而,在現實場景中,科創企業一般存在輕資產、缺抵質押物、投資風險高等特點,銀行機構往往出於風險考慮較為謹慎。此外,科創企業由於缺乏足夠的信用記錄,銀行機構難以准確評估其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這種信息不對稱又進一步增加了融資難度。為推動科技與金融實現有機結合、雙向奔赴,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滁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聯合多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科創企業“貸投批量聯動”工作的通知》,根據擴大科創企業“貸投批量聯動”試點工作要求,加快省內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定期梳理更新科技型企業及項目情況,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加豐富、多維的數據支撐,幫助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針對科創企業授信難的痛點,滁州市發改、稅務等六部門依托市“金服平台”創新推出“科技e稅貸”經驗復制推廣活動,聯合篩選科技領域2639戶優質白名單企業,突破傳統“稅融通”僅以淨入庫稅款授信的限制,將企業研發加計扣除等減免稅額視同“入庫稅款”,納入銀行授信評估體系,實現“一企一策”精准滴灌。自4月份推行以來,已為全市52家科創企業提供1.36億元信貸支持。(全媒體記者李文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