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譚旅游快線貫通助力全域旅游升級

隨著績譚旅游快線的正式開通,皖南山水間一條貫通黃山、績溪、旌德的“黃金走廊”躍然呈現。這條昔日的“斷頭路”已蛻變為串聯生態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的“迎客路”,從黃山東大門至績溪上庄景區的車程歷史性縮短至50分鐘,不僅重塑了皖南旅游的空間格局,為績溪文旅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更成為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重要紐帶。
交通賦能,文旅融合開新局
績譚旅游快線的貫通,不僅將黃山、九華山等傳統熱門景區的游客引流至績溪,更以“快旅慢游”模式重塑區域旅游格局。游客從黃山北站轉乘高鐵至績溪僅需20分鐘,便捷的交通讓績溪成為大黃山旅游圈的核心樞紐。依托這條旅游動脈,績溪的茶山、古村、非遺體驗與黃山奇鬆、九華佛光互彰互補,游客可上午登黃山觀雲海,下午入績溪品茶香、賞徽雕,體驗“一程多站”的多元深度游。
據了解,績溪縣圍繞“一蘭、五脈、七蕙”蘭花草交旅融合布局結構,重點建設縣域內G233、S346、S207國省干線,持續完善貫穿城鄉的廊道交通,構建以縣城為中心、11個鄉鎮為節點、通鄉暢村達組的農村公路網絡,完成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開辟13條縣內旅游專線,實現縣內景點、村庄交通連點成線,不斷完善“慢游”交通基礎設施,暢通“慢游”微循環,提高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
茶香墨韻,文化IP煥新全域旅游
績溪以“金山時雨”茶文化為媒,推動“茶旅融合”走向縱深。上庄鎮“茶菊飄香﹒雕刻時光”示范片區內,生態茶園與茶博園交相輝映,游客可親手參與採茶、制茶,在網絡直播間體驗“茶農帶貨”的新潮玩法。糸巷非遺街區則匯聚徽墨制作、湖村竹編、徽州三雕等9項非遺技藝,游客不僅能觀摩傳承人指尖的竹編絕活,還能在互動體驗區創作專屬徽墨。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讓文化上庄既守得住“老味道”,又玩得出“新花樣”。圍繞上庄名人文化布展上庄名人館,游客可沉浸式體驗上庄歷代名人風採及文化成就。圍繞“胡適一品鍋”溯源歷史故事、優化菜品研發、開發衍生產品,打造地方美食招牌,上庄村獲安徽省首批特色美食村。圍繞“研學+旅游”新業態,深耕文化課堂,打造集文化傳承、知識拓展、趣味體驗於一體的研學旅游新地標。以胡適學堂為核心,開發徽墨制作、徽文化研學、一品鍋美食制作體驗、茶文化體驗等多樣化研學課程,2024年研學接待1.5萬人次。
小鎮蝶變,鄉村振興繪新卷
上庄鎮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正以“雕刻時光”特色小鎮為引擎,探索鄉村旅游高品質發展路徑。胡適故居、石家村等古建筑群串聯成線,輔以龍棲谷康養文旅度假區項目、放空山居民宿集群,形成“古村落+康養+藝術”的多維體驗場景。小鎮還做強做優徽菜研學、徽墨制作等業態,讓游客在品鑒“胡適一品鍋”的同時,感受廚師之鄉、徽墨之鄉的匠心傳承。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下,上庄鎮統籌整合土地、資金、項目等各類資源,實現鄉村建設、文化保護、旅游發展協同推進。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古民居活化利用,將楊林水口、古樹名木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故事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步一景、一村一韻”的鄉村旅游勝地。以整村推進為抓手,探索“共生式運營”模式,通過引導村民以房屋、土地等資源入股,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開發,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讓鄉村振興真正惠及當地群眾,構建宜居、宜游、宜業的和美鄉村。
錨定未來,共筑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績溪文旅高質量發展要求與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高度契合。根據規劃,大黃山地區將聚焦休閑度假、醫療康養、文化服務等六大高端產業集群,而績溪憑借其生態與文化優勢,正成為其中的“特色擔當”。未來,績溪將進一步聯動黃山、宣城等地,繼續踐行“仁裡對話”“非遺巡展”等對外宣傳展示交流活動,並依托績溪徽菜美食文化旅游節、金山時雨茶文化節等IP,構建“績溪四季”旅游主題,擦亮績溪文旅品牌。
踏歌新績溪,風景這邊獨好!此外,績溪還將進一步深化交旅融合模式,通過立體路網銜接杭黃廊道精品線路,發展自駕騎行、低空經濟等新業態,讓“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的清新之風吹拂自在績溪。(汪秀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