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颍上:創新平台思維 打造“皖美消費”新場景

2025年07月03日10:3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颍上縣綜合勞動實踐基地依托縣域豐富的文旅資源,創新平台思維,精心設計8大分館和六大拓展功能區,多措並舉,全力打造“皖美消費”新場景。基地自今年3月啟用以來,已累計接待研學團超過100批次,2萬余人的研學團隊。基地於2024年獲評安徽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2025年獲評阜陽市研學旅游實踐教育基地,颍上縣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動基地,品牌影響力逐步提升。

空間場景創新:打造多維沉浸式實踐矩陣

該基地坐落於八裡河鎮原花博會園區,佔地面積320畝,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為突破傳統研學基地單一功能定位,將文化體驗與勞動實踐深度融合。魯班工坊、眼部健康體驗館、故事分享館、陶藝手工館、手工體驗館、應急科普館、非遺體驗館、主場館等八大分館以“文化傳承+科技賦能”為核心,如非遺體驗館邀請傳承人現場教學剪紙、陶藝等技藝,結合數字化展示技術,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體能拓展區、戶外舞台區、渾水摸魚拓展區、農耕實踐體驗區、草船借箭拓展區、水上高爾夫拓展區等六大功能區則突出“勞動+趣味”特色,例如“草船借箭”拓展區則通過三國典故實景還原,讓游客真實完成“借箭”體驗,感受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渾水摸魚”區結合皖北水鄉特色,既能讓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體驗到傳統鄉村生活的樂趣﹔又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鍛煉體能、培養協作能力,形成“一館一特色,一區一主題”的創新場景。

課程體系創新:校企合作開發模塊化實踐課程

為了提升研學旅行的教育內涵和吸引力,聯合阜陽師范大學教育專家團隊,圍繞農耕文化、非遺技藝、紅色教育等主題,開發設置了農耕種植、手工制作等勞動技能課程﹔非遺剪紙、陶藝拉坯等文化傳承課程﹔科技實驗探究等綜合實踐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實踐操作和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用結合”。例如在非遺體驗中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設計,制作剪紙、陶藝等傳統手工藝品,深入了解非遺技藝的制作流程和文化內涵,實現實踐與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在農耕實踐課程中,學生能夠參與播種、收割等農事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喜悅,增強對農業文化的認知和尊重。

運營模式創新:“四位一體”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採用“教育+文化+旅游+實踐”融合運營模式,形成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的生態閉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高校負責課程研發與師資培訓,企業主導基地運營與市場推廣,社會力量通過志願者服務、研學合作等方式參與,為學生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同時,創新“研學+節慶”模式,結合颍上管仲文化節、民俗活動等節點推出主題研學產品,提升品牌影響力與市場吸引力。

通過一系列舉措,颍上縣綜合勞動實踐基地進一步延伸文旅產業鏈,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李軍)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