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烈山區:黃營靈棗甜了鄉親心

盛夏時節,在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黃營村靈棗種植基地,萬畝靈棗林郁郁蔥蔥,青翠的小棗密密匝匝地挂滿枝頭,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季的臨近。
村民邵雪梅穿梭在棗林間,熟練地給棗樹抹芽疏果,臉上洋溢著笑容說:“以前咱這靈棗雖好,但品質不穩,賣不上好價錢。現在可不一樣咯,棗子不僅成了‘國家地理標志’,還戴上了‘綠色食品’的帽子,價錢翻著番漲!”
青翠的小棗密密匝匝地挂滿枝頭。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時針撥回到幾年前,這個位於宋疃鎮東部山區、戶籍人口三千余人的山村,面臨靈棗品質波動、產量不高、銷路不暢的發展瓶頸。
轉機出現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后。新班子決心擦亮“國家地理標志”這塊金字招牌,帶領鄉親們走出一條“一村一品”的特色致富路。他們以黨建為引領,重新激活了沉睡的村集體合作社——淮北市郁翠林黃靈棗農民專業合作社,82戶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迅速抱團入社。
合作社一成立,技術培訓就開到了田間地頭,農科專家手把手傳授種植管理技術﹔統一採購有機肥料,推行無公害栽培管理,確保靈棗皮薄肉脆、清甜化渣的獨特品質始終如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扎實耕耘,2023年,黃營靈棗成功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証,身價倍增,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黃營村黨總支書記李進介紹,如今,小小的靈棗產業已在黃營村遍地開花,種植面積突破萬畝,年產值高達2000余萬元,真正實現了“一村一品”的全覆蓋,成為村民增收的“搖錢樹”。
但黃營村並不滿足於此,村子又加快謀劃集體經濟項目“李子、蘇翠一號梨種植”項目。目前,精品李子園和“蘇翠一號梨”種植園已完成果樹種植,項目實施后預計年收入達230萬元,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帶動130余戶農戶平均增收1.3萬元。
精品李子園。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產業興了,如何讓更多村民,特別是留守婦女共享發展紅利?為此,黃營村在靈棗基地旁創新設立了“共富工坊”。
這個工坊以郁翠林合作社為根基,建立起“黨建+工坊”的有力機制——把黨小組建在工坊車間,“兩委”委員和黨員點對點聯系指導,20多名像王大姐這樣的農村婦女,在這裡找到了穩定就業的新天地。
“以前農閑只能打打零工,收入沒保障。現在工坊裡學技術、學管理,咱也成了‘正規軍’!”王大姐的言語中滿是自豪。
如今,“共富工坊”年均產值60余萬元,不僅為村集體經濟貢獻了30余萬元的增收,更讓參與的農戶月均增收超過2000元。計劃到2025年,當地還將通過系統培訓,培養出500人次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不止於此。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村庄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其中,村裡積極爭取各級資金,大刀闊斧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硬化了村內道路,修建了蓄水池,徹底解決了干旱期果樹灌溉的老大難問題﹔大力推行戶廁改造,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新建了文化廣場、旅游公廁,安裝了治安攝像頭,建設了污水治理站,種植了景觀樹木。
航拍黃營村。王彥啟攝
如今漫步黃營村,房屋錯落有致,綠樹掩映成趣,青山、果園、河流相映成畫,一幅村美人和的宜居畫卷生動鋪展。
當然,發展的腳步並未停歇。在先后獲評“2022年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村”“2024年安徽省文明村鎮”“202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等榮譽后,黃營村著眼未來,將依托種植基地,發展旅游觀光、休閑採摘、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農業旅游區,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串起了強村富民的產業鏈,在綠水青山間繪就了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動人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