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元保險:“農業保險”筑起夏糧豐收“防護牆”

金黃麥浪翻滾,又是一年豐收時節。在宿州市靈璧縣,看著一台台收割機在麥田間轟鳴,宋俊陽緊繃一個月的弦稍稍鬆了下來。作為一名農險駐點員,每年夏收都是一場“大考”。江淮大地的考卷各有不同,而國元保險的駐點員們隻有一個目標:讓農民豐收的喜悅更有保障,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國元保險駐點員在麥田裡了解小麥長勢情況。國元保險供圖
災情之后 讓堅守更具溫情
5月22日晚,一場暴雨席卷安徽,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及冰雹等極端天氣侵襲,最大雨強40∼60毫米/小時,局地超過80毫米/小時。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對合肥、池州、阜陽等9市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那天下午,原本晴朗的天突然變了臉,豆大的冰雹噼裡啪啦砸下來,我眼睜睜看著辛辛苦苦種的麥子被打得七零八落,心裡別提多難受了。”談起麥田遭遇雹災的場景,宿州市靈璧縣農戶老程仍心有余悸。
老程來到地裡,在田埂上,他碰到了國元保險靈璧支公司駐點員宋俊陽,“看到保險公司來了人,我就放心了。”
宋俊陽仔細查看著每一株麥子的受損情況,用設備測量受災面積。其所在的靈璧支公司還與農業部門取得聯系,邀請農業專家對受損麥子進行評估,確保定損結果科學准確。
為了加快理賠進度,宿州中支開通了綠色理賠通道,簡化理賠流程,為受災群眾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賠服務,助力災后重建和復產復工,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3天后,老程收到了9萬元的理賠款。
宋俊陽在查勘麥田受災情況。國元保險供圖
相同的場景發生在每一戶受災農戶的田地間。國元保險池州中支在第一時間聯合農業部門及農技專家成立聯合查勘工作小組。從東至縣洋湖鎮到石台縣磯灘鄉,聯合查勘小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重點了解小麥倒伏情況,了解農戶受災前后的田間管理措施,精准測量、記錄農戶受災情況,5個工作日便完成了理賠流程。
暴雨過后的江淮大地,國元保險駐點員聞“汛”而動,深入一線,協助農戶恢復災后生產,確保農戶能夠及時獲得理賠款,讓賠付既有速度,也有溫度。
池州中支聯合查勘小組查勘小麥田受災情況。國元保險供圖
防災減損 替農戶先做考量
提起保險,人們總會想到“災難”,那風調雨順的日子裡,農險駐點員在做什麼?
4月12日這天,蚌埠中支駐點員孫萌在懷遠縣河溜鎮見証了一口灌溉機井的誕生。蚌埠中支聯合政府部門為懷遠縣捐贈10口灌溉機井,覆蓋當地1萬畝農田,惠及當地農戶500戶,為懷遠縣的灌溉難題畫上句號。
35度的天氣裡,太和支公司農險駐點員徐龍與農技專家奔走在太和縣412畝小麥田間。持續的高溫天氣可能對小麥產生影響,徐龍與農技專家向農戶積極推薦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和葉面噴施、補墒造墒等抗旱保苗措施,力求把旱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宿州市泗縣的麥田上方,一排無人機劃過天空,其背后的操作者是泗縣支公司農險駐點員余大輝。泗縣支公司與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無人機服務團隊等多方聯動,共同展示“一噴三防”高效飛防作業流程。余大輝通過移動查勘設備實時記錄作業數據,實現保險服務與農業生產精准對接。
國元保險懷遠支公司捐贈灌溉機井。國元保險供圖
江淮各地的駐點員們都在為鄉村振興做著同一件事:做好防災減損工作。整個5月,國元保險1000余名農險員工行走在鄉土,用腳步丈量田地,用肩膀扛起了維護糧食安全的擔當。
“農業保險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保障災害發生后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風險前置管理,幫助農民真正從‘災后止損’到‘災前防控’ 的轉變,讓農民過上實實在在的‘豐收年’。”國元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
搶收在即 為豐收保駕護航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降低產糧大縣農業保險縣級保費補貼承擔比例,推動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投保面積。” 農業保險讓“國之大者”更有底氣。
滁州市麥田裡豐收景象。國元保險供圖
早在夏收前1個多月,國元保險安徽分公司就安排部署了午季作物查勘定損理賠工作:在午季作物進入生長關鍵期,為保障作物穩產增收,推進精准理賠,要求以各縣(區)為單位形成生產形勢評估報告,制定災害應急預案、午季作物理賠方案。
從4月中下旬,國元保險安徽分公司組成16個組,利用兩周時間,深入16個地市部分鄉鎮了解小麥和油菜的長勢,掌握第一手資料。
“五一”過后,16個地市陸續召開了市級或縣級的午季作物生產形勢分析會,邀請農業專家等會商研判,並組成聯合查勘小組深入田間查看作物長勢,結合生長周期特點提供技術指導,為農戶精准施策。
今年以來,國元保險安徽分公司為268.42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398.68億元,為安徽省夏糧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險保障,以實際行動護航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安徽小麥大面積收獲期已經到來。在麥浪滾滾中,國元保險以科技為基石,以責任為梁柱,在萬畝良田搭起防災減災 “防護牆”,筑牢“中國糧倉”的堅實屏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