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高新區:躍上“雲端”,打造科教融合新高地

呂歡歡
2025年05月27日10:5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5月中旬,合肥高新區火炬中學八年級(7)班內,數學老師趙以源站在講台上,使用火花學院的三視圖模擬器展示3D畫筆拆解正方體。她在黑板上用手指一劃,立體圖形自動拆解成平面展開圖,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掌握幾何知識。“以前幾何課很抽象,現在理解起來容易多了!”學生余悅興奮地說。

這樣科技感滿滿的教學場景,在合肥高新區已是常態。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支點,近年來合肥高新區以“教育強基、科技賦能”的為宗旨,持續推動科技與教育雙向奔赴、深度融合,建立與世界一流高科技園相適應的“優質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科教融合“新高地”正逐漸成形。

充滿高科技的教學場景。 人民網 呂歡歡攝

充滿高科技的教學場景。人民網 呂歡歡攝

數字化賦能 繪就均衡教育“同心圓”

閱讀是促進學生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在合肥高新創新實驗中學的智慧閱讀教室內,八年級學生王雨欣正通過科大訊飛閱讀本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並隨文批注,老師和家長也可在賬號上與孩子共讀,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的邊界。

為放大閱讀啟智育人效能,高新創新實驗中學於2023年底與科大訊飛共建了智慧閱讀教室,利用訊飛閱讀本定期上閱讀課。

智能閱讀終端上,學生登錄自己的賬號閱讀,隨文批注的電子痕跡,組內成員清晰可見,小組間可整合形成“班級圈”,實現跨小組筆記交流。此外,智慧閱讀系統可對學生進行閱讀數據畫像,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健康閱讀、精准閱讀。

學生可使用智慧課堂輔助學習。人民網 呂歡歡攝

學生可使用智慧課堂輔助學習。人民網 呂歡歡攝

“智慧閱讀的融入,通過海量書籍資源、導師精講、閱讀任務串聯師生共讀、家校共讀,在提升課堂感染力的同時,全面增加課堂‘知識含金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高新創新實驗中學負責人說。

數字化平台讓教育優質資源加快在全區均衡布局。在合肥高新創新實驗小學,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學校構建“資源精准推送+動態評價”系統,為科學素養薄弱學生定向推送科普資源,為藝術特長生推薦非遺微課……

“數字化工具打破校內外教學壁壘,不斷賦能基礎教育均衡化發展。”如今,在合肥高新區,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接入智慧教育平台后,教育資源均衡化實現質的飛躍。

博士+AI 激活課堂創新基因

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深空探測、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合肥高新區匯聚了一大批高能創新平台、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業,也雲集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黑科技”。

如何讓這些高科技推動區域教育水平更加優質和卓越?近年來,合肥高新區相關部門聯合學校和科技企業共同發力,不斷激活教學課堂創新基因。

數學課上使用“動態魔法工具箱”。人民網 呂歡歡攝

數學課上使用“動態魔法工具箱”。人民網 呂歡歡攝

合肥高新火炬中學八年級學生余悅,曾經最怕數學幾何課,那些抽象的空間展開圖在她眼裡就像一團亂麻。直到一節立體圖形展開圖的課上,數學老師搬出了GeoGebra和火花學院的“動態魔法工具箱”,運用3D可視化工具后,讓空間想象力訓練變得直觀有趣。

“以前覺得幾何是外星密碼,現在它像樂高積木一樣好玩。”余悅笑著說。

這樣的改變,源於合肥高新區“部門+高校+企業”聯合教研新模式的實踐。

據了解,“火花學院”是位於高新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打造的全球規模最大的科學可視化教學資源庫。它將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好懂、好教、好看的交互式富媒體可視化資源,為一線中小學師生提供全新的課堂教學體驗。

“我們基於火花學院、GeoGebra、可視化技術、探究可視化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改變僅依靠紙本、黑板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突破初中數學抽象概念和重難點的教學。”合肥高新區教學研究室中學數學教研員、電教員馬鳳才介紹,如今,這種全新的模式已經加速在全區中學推廣。

合肥高新創新實驗小學為學生提供的科創中心。人民網 呂歡歡攝

合肥高新創新實驗小學為學生提供的科創中心。人民網 呂歡歡攝

如今,在高新區的校園,科技與教育正在綻放融合之光。中國科大附中高新中學的“光影沙畫台”結合AR技術,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生﹔桂花園學校紫園校區改建“風雨操場+智慧教室”,實現體育教學的“無感化數據採集”……科技,將讓高新區教育邁向卓越。

“五育融合” 科創人才吃下“定心丸”

一方面,通過激發高科技人才創新動能激活教育內生動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以優質教育生態厚植人才發展沃土,構建“教育反哺創新、創新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環,讓科創人才在子女教育無憂、事業環境優越的雙重保障下,心無旁騖投身創新創業浪潮。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深化“五育並舉”,打造全方位育人生態。其中,高新區開展“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智慧農業數據分析”等實踐項目,將安全知識融入科技創作,學生累計完成科創作品300余件,調研報告百余份。

體育方面,高新區探索中小幼特色體育運動項目無縫對接,持續推動校園足球、籃球、排球、操舞等優勢項目發展,將其打造成高新體育運動新名片﹔高新區還開發“科技+沙畫”“臉譜”等課程,將安全意識與美育實踐結合……

“科技+沙畫”課程作品。人民網 呂歡歡攝

“科技+沙畫”課程作品。人民網 呂歡歡攝

2024年,高新區學生共獲得市級以上獎項539項,獲獎人數1643人。2025年一季度,學生共獲得市級以上獎項126人次。不久前,合肥高新創新實驗中學學生王梓博發明的“智能追風風扇”,獲得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讓我們科研攻關更無后顧之憂。”中國科大量子信息實驗室研究員張博士說。

未來,高新區將繼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和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六大片區”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讓科技、產業和民生的協同發展,成為助力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的強勁支撐。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