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區:解鎖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的“幸福密碼”

在滁州市琅琊區,有這樣一個充滿溫情與活力的社區——鳳凰社區。在這裡,“小巷總理”朱家和帶領黨員群眾,以黨建為引領,編織起一張覆蓋民生、文化、治理的志願服務網絡,為群眾幸福生活增質添色,社區獲評“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
黨建領航:構建志願服務“紅色引擎”
鳳凰社區黨委將黨建與志願服務深度融合,打造“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組織體系,劃分15個紅色網格,成立8個網格黨支部和4個非公及社會組織黨支部,567名黨員網格員化身“紅色細胞”,構筑起“小事網格辦、大事黨委聯”的治理格局。社區黨委書記朱家和常說:“網格雖小,卻連著千萬家。”在滁州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中,所改造小區網格支部積極參與矛盾調處,確保小區改造有序推進,按期完成,讓“紅色堡壘”在基層一線巍然矗立。
為激發黨員志願服務活力,社區創新“六和”黨員志願服務體系——“和睦、和融、和衷、和美、和悅、和惠”六支隊伍各有專長:調解隊“和事佬”項目,化解矛盾糾紛,文藝隊“文化進街區”項目,傳播傳統文化,助老隊“鄰裡守望、情暖空巢”項目,編織愛心網,結對空巢老人,通過派單制、應急呼叫、生活軌跡感應等一鍵呼叫功能,開展家電維修、助醫、助餐、助浴、理發等志願服務活動1000余次。84歲的熊阿姨說起結對黨員每月上門送米送油、理發、收拾房間衛生,感動得熱淚盈眶:“比親兒女還貼心!”
文化鑄魂:培育志願服務“精神沃土”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鳳凰社區以“文化+志願服務”為抓手,打造“一二三四”特色工作法:聚焦“文化社區﹒和諧家園”一個目標,用好“智慧社區”線上平台與社區大舞台線下平台,構建“陣地建設、品牌打造、示范引領”三位一體文化矩陣,創新“資金獎勵、積分兌換、理發禮遇、助學激勵”四種志願者回饋機制。
三支文化志願服務隊成為社區文化名片:文化藝術團年均送戲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商場120余場,連續舉辦九屆“鄰裡宴”吸引千名居民共敘鄰裡情,“文明實踐日﹒快樂星期天”活動年均惠及6000余人次。2021年,社區“老驥不偷閑”志願服務項目入選全國“春雨工程”示范性項目,老年志願者們用京劇票友聯誼會等活動,吸引2600余名各地票友來滁交流,2024年,鳳凰社區志願者協會獲得第十四屆安徽青年優秀志願組織,讓志願服務成為城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
民生為本:織密志願服務“暖心網絡”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鳳凰社區的服務宗旨。針對老齡化難題,社區構建“老年食堂+助餐點+送餐”服務鏈,1個中心食堂每日為轄區120余位老人提供熱餐,“智慧養老”平台實現“一卡通”結算,情感陪護機器人“小康”成為老人貼心伙伴。同時,日間照料中心化身“棋牌桌”“書畫桌”,讓老人“食有所依,娛有所樂”。
守護“一老一小”成為志願服務重點。職工子女“陽光家園愛心托管班”採用“1+3+N”模式,聯合社區藝術團、井岡山精神主題館、大學生志願者開設國學、京劇等12類課程,15名專業社工為300余名兒童提供課后看護﹔針對老年人安全需求,社區年均開展消防、反詐、防跌倒等科普活動10余場,邀請民警、醫生現場教學,筑牢安全防線。2024年反詐宣傳活動中,通過案例視頻、專家講解,150余名老人現場學習識騙防騙技巧。
多元共治:激發志願服務“內生動力”
鳳凰社區探索“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區雷鋒超市”五社聯動治理模式,培育孵化20余家社區社會組織,形成“社區搭台、組織唱戲、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環。紅色物業融入網格治理,書香門第小區通過“網格+物業”聯動,解決電梯維修、非機動車棚不足、地下車庫出入口狹窄等問題24件,獲評省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4個黨群紅色驛站提供“先鋒代跑”“政策咨詢”等10項服務,讓居民“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志願服務激勵機制成為持續動力。近年來,持續發放3.2萬元團隊獎勵、72張免費理發卡、18張助學卡,讓志願者在“奉獻—回饋”中感受價值認同。如今,社區注冊志願者達1895人,年均開展志願服務1200余次,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文明新風尚。(徐友彬 孫華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