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向 “新” 而行 以 “質” 致遠

安徽向前︱宿州靈璧:從“無中生有”躍向“百億集群”

呂歡歡 陳若天
2025年05月26日10:1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今年是軸承專家宋曉波來到安徽靈璧的第五個年頭。2021年,當他第一次踏入靈璧時,這裡的軸承產業不過剛剛起步,尚未成型。

“當時園區連個像樣的檢測設備都沒有,企業送檢樣品得跑到洛陽。”回憶往事,他翻開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當年與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開會的要點:“人才怎麼引過來?”“科研經費從哪來?”“如何讓優質企業紛至沓來?”

漢正軸承廠區內,工人正在檢測產品。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安徽漢正軸承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在檢測產品。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眾所周知,靈璧縣是安徽有名的農業大縣,與軸承“結緣”,還要得益於幾年前一次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謀篇布局”。

據介紹,2018年脫貧摘帽后,靈璧縣仍然被貼著“工業弱縣、財政窮縣”的標簽。通過深入調研長三角產業轉移趨勢和特點,靈璧縣將目光瞄准了正處於產能升級調整窗口期的軸承產業。

軸承,被稱為工業的“關節”。幾乎每一個需要旋轉的設備、產品,都要用到它。而且軸承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抗風險能力強,帶動能力強。初步估計,實現百億元產業目標需5萬名產業工人,可直接拉動消費,推進城市化發展。

“小”軸承裡蘊含著“大”能量,發展產業的前提除了完善產業布局吸引優質企業紛至沓來外,也離不開機構、專家智囊團的輔助,靈璧深諳其道。

“他們帶著求賢若渴的願望,到我們洛陽軸承研究所尋求合作,我們老一代科研人員一輩子都在干這個,也非常願意將科研成果轉化到實踐中,就毫不猶豫地來了。”宋曉波說,之后在靈璧的“撮合”下,他們與合工大共同建立靈璧軸承研發服務中心,為企業進行“訂單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要深入到園區的企業,幫助他們調試自動化生產線,進行工藝改進、產品檢驗檢測等,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宋曉波介紹,在這期間,他們也為不少企業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為產業園發展中的一顆重要“棋子”。

俯瞰漢正軸承廠區。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俯瞰安徽漢正軸承科技有限公司廠區。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如今,他們又協助成立宿州學院—靈璧軸承產業園博士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后,軸承產業人才會更加集聚,產業發展有望再上一個台階。

“別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是石頭都沒有。”靈璧縣相關負責人坦言,當初軸承產業園“從無到有”,困難自然不言而喻。有了這個研發中心,可以為靈璧軸承建設一個比較完善的創新服務和檢測服務中心。於企業、於園區,都不可或缺。

當然,靈璧縣發展軸承產業的決心與執行力,不止於此。

據了解,靈璧縣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精力跟著項目轉、資源圍著項目配、工作圍著項目干”的原則,全面實施降本減費、減租讓利政策,建立“店小二”式服務體系,從落戶到投產,堅決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解,讓前來投資的企業有“家”的安心感。

在舉全縣之力發展軸承產業的決心下,靈璧縣“磁場效應”漸顯,一大批軸承及配套企業被靈璧縣的“魅力”所吸引,紛紛前來投資興業。

超大噸位盤軸旋軋成型設備。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超大噸位盤軸旋軋成型設備。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前年10月,全球首台1000噸盤軸件碾軋成型設備ACDR旋軋機成功進行了首次試模。消息一出,立即在軸承業引起轟動。這台設備打破變速箱、高檔軸承、航空發動機、燃氣機等領域大尺寸盤件無法一次整體成形的行業局限。

生產出這一設備的公司,便是位於靈璧縣軸承產業園內的安徽漢正軸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正軸承”)。這是一家專注於金屬材料超細晶改性技術研發與生產應用的高科技企業,其技術團隊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劉東教授團隊。

“2021年,我們去了33個地市,幾乎把京廣線、隴海線上能做軸承和齒輪的地區跑了個遍,最后由學校和安徽省地方領導牽線搭橋,項目最終落地靈璧。”劉東介紹,2021年底,漢正軸承正式成立,僅用半年時間建成了佔地約2.5萬平方米的全新廠房,又用一年左右時間建成兩條強力旋軋全自動產線。速度之快,就連劉東也倍感吃驚。

如今,該企業研發的1000噸 、2000噸、4300噸、6300噸盤軸件碾軋成型設備全部投產使用,先后獲得58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和3項國際專利。

事實上,漢正軸承是靈璧縣軸承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聯動的一個縮影。

一摸方舟軸承廠區內,工人正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一摸方舟軸承廠區內,工人正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為破解軸承鋼“卡脖子”技術,靈璧縣深入同科研院所合作,促進產學研轉化,把靈璧軸承產業園打造成西北工業大學、洛軸所、合工大等軸承產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不斷壯大與科研院所合作的“朋友圈”。

如今,靈璧縣軸承產業園已經集聚明遠軸承、順通鋼管、甬靈達鋼管、久研軸承等軸承企業60余家,形成了“軸承鋼管、軸承套圈、保持架、熱處理、軸承滾動體、成品軸承”的專業化、分工明確的完整軸承加工制造鏈,引進軸承及配套企業設計生產能力超過100億元……

靈璧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軸承產業已成為靈璧的亮麗名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到這裡,未來可期。”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