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電子工業大米”即將量產

見到合肥清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蔡子明時,他和團隊剛剛結束一場政企溝通交流活動。“面對面問需求,實打實解難題,我們很感動,也很受鼓舞,后續發展更有信心了。”這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90后,今年初帶領團隊落戶包河,致力於高端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瓷粉的開發和量產。
據了解,MLCC號稱“電子工業大米”,是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石。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設備等領域廣泛應用,是全球用量最大的電子元器件之一。但在材料工程、制程工藝、生產管控等方面要求極高,屬於擁有高技術壁壘的產業鏈細分環節。長期以來,市場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
“比如新能源汽車,一台車就要用2萬顆以上﹔5G智能手機中要用1500顆以上。目前,中高端國產替代空間超過500億元。”蔡子明介紹,“我們主攻的瓷粉,又是‘卡脖子’的高端MLCC核心材料之一,它決定著MLCC的性能。”
蔡子明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龍土。 “受益於老師的言傳身教,產學研融合理念從學生時代就根植我們腦海。之所以選擇現階段創業,也是因為中高端電介質瓷粉產業化的時機到了,MLCC國產替代勢在必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內企業主動識變應變、因時因勢而動的戰略選擇。“坦率講,在選擇創業地點時,經過反復比較和多方考慮。”蔡子明表示,是合肥的產業氛圍和良好生態吸引了他。“包河的服務也超出了我們預想。從區領導的關心到安徽科技大市場銀杏谷種子基金、包河創投基金的專業投資,再到區科技局、科創集團的多方支持,讓我們感覺到落在這裡很幸運、很放心。”眼下,蔡子明還在與本地的人才公寓接洽。
不久前,包河區委科技委員會會議召開,明確提出要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做強高層次創新主體、集聚高水平創新人才、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其中,狠抓招引培育、加快產創融合,全年目標實現規上高企達到220家以上。
“秉承全鏈條思維,接下來,我們會扎根高性能瓷粉的持續研發,以應用場景為驅動、以終端需求為導向,走好從‘概念設計’到產業化的路子。”蔡子明透露,預計今年6月底,產線將調整完畢投入試運營,年底實現量產。“未來,希望立足包河,有機會深度對話安徽優勢產業,協同創新、集智攻關,全產業鏈規模集聚。”(王嫣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