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企業動態

宣城郎溪:內河中小散貨碼頭的“零碳”探索

2025年04月24日11:2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長江,作為中國內河航運的“黃金水道”,承載著全國約40%的水運貨運量。長江中下游水網密布,航運資源豐富,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港口碼頭正在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

廣利川碼頭位於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梅溧河航道旁,是蘇皖合作示范區內採取“安徽宣城建港、江蘇溧陽整治航道”方式合作建成的首個碼頭,也是蘇皖產業合作示范區的重點項目。2024年廣利川碼頭吞吐量336萬噸,作為內河中小散貨碼頭,如何探索“零碳”碼頭路徑?

以電代油,新能源清潔能源多維替代

船舶靠港期間的傳統柴油發電,曾是港口污染的主要來源。廣利川碼頭建設岸電9個,確保“一泊位一岸電”,船舶靠泊后可直接接入岸電、關閉輔機,極大降低靠港船舶碳排放。

現有生產裝卸、輔助生產和附屬生活設施均採用電氣化或清潔能源設備,包括配置的圓弧軌道裝船機、帶式輸送機、起吊機,除塵、污水處理、岸電、洒水車、鏟車等設備,以及辦公、照明燈具、餐廳和廚房等設施。此外,廣利川碼頭正在籌備購置10輛電動重卡替代柴油車輛,配套建設兩座充換電站,減少港區道路運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綠電供給,建設光伏一體化清潔能源體系

綠色電力是“零碳”碼頭的能源基石。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基礎設施建設,廣利川碼頭著力布局光伏發電,與供應商確定初步方案,擬利用廠區碼頭屋頂建設光伏,平鋪布置,選用470Wp輕質組件、580Wp單玻單晶硅電池組件,共計安裝2797塊470W輕質光伏組件、6566塊580單玻單晶硅組件,分別接入到196kW逆變器9台、300kW逆變器8台,通過3台箱變升壓后並入網點。

預測發電容量為5122.87KWp(交流側4164kW),年發電總量為517.91萬kWh,覆蓋碼頭電力使用需求,從而實現二氧化碳間接排放量為零的目標。同時預留港口儲能設施接口,提升供電靈活性和穩定性,達到港口能量“自平衡”。

封閉作業,碼頭裝卸生產邁向低污染

廣利川一期碼頭裝卸區域、堆場已實現全封閉車間作業,通過使用噴霧系統、布袋除塵器、靜電除塵器等除塵設備,有效控制粉塵污染,改善了碼頭環境,碼頭對外揚塵、噪聲等污染降低到極低水平。

通過全封閉輸送系統+智能噴霧抑塵裝置,實現散貨裝卸、轉運全程粉塵“零逃逸”,粉塵濃度降低85%。車間採用雙層隔音牆+柔性減震技術,將機械作業噪聲隔絕於封閉空間內,廠界噪聲值下降65%以上。同時,配備油污水、生活污水收集裝置、地埋式污水處理等裝置,通過使用生物處理、膜分離、油水分離等技術,有效處理污水,確保達標排放或回用,減少對港口水域環境污染,幫助碼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污染防治,緊抓前沿后場管理守護碧水藍天

重視碼頭前沿水域的生態保護,安排專業打撈船舶定時在水域內對垃圾、浮草等污染物進行打撈,打撈完成后上交指定回收處,由第三方垃圾轉運公司轉運處置。若出現船舶油污泄漏,第一時間上報並設置圍油欄,對水域上油污進行阻隔,防止油污流出碼頭水域范圍,同時用吸油氈均勻鋪設在水面上對水面油污進行吸附,完成后對水質進行檢測,達標后方可撤掉圍油欄。

打破碼頭“灰色”印象,投資近1400萬元優化碼頭周邊生態環境,在碼頭外圍建設了兩段總長1700米、5米寬,總面積約0.85公頃的綠化緩沖帶,年固碳可達500噸。另外,在碼頭周邊投資500余萬元建設2座綠色生態公園,佔地共39000m²,建設多層次、多樹種景觀帶,年固碳可達28噸。

廣利川碼頭正在積極申報交通運輸部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試點項目,通過新能源替代、綠電消納、污染防治與智慧管理的協同推進,內河中小碼頭正在探索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新路徑。(陳靜)

(責編:歐愷、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