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荷風水韻繪陶辛 千年詩意共潮生

在皖南的褶皺裡,有一方被時光溫柔以待的淨土——陶辛鎮。這裡,青弋江的支流織就十裡水網,千年古圩沉澱歲月沉香,荷香浸潤著每一寸土地,文明與生態在此交織成一曲流淌的詩。
水脈為弦,彈奏綠野圩田生態曲。陶辛是水做的。十萬畝圩田如棋盤般鋪展,河汊縱橫處,烏篷船輕搖,驚起白鷺翩躚。春來水漲,新荷初露尖角,夏至則碧葉接天,菡萏映日如霞。水,是陶辛的血脈,更是她的靈魂。近年來,陶辛以“水清岸綠產業優”為筆,勾勒生態新圖景:宗潭濕地百鳥和鳴,百畝淡水貝類養殖基地淨化水質,荊山河治理讓碧波重煥生機。夜幕降臨時,河岸燈火與星光共舞,水韻陶辛在靜謐中訴說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陶辛是水做的。
荷香作墨,皴染千年古圩文明卷。陶辛的荷,不止於景。千畝荷塘是大地上的水墨丹青,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蓮,荷香浸潤的產業脈絡裡,蓮子加工廠與特色展銷中心將“荷經濟”釀成甘甜。每年盛夏,荷花季的鼓樂喚醒古鎮,菡萏宴以蓮入饌,村歌賽唱響鄉愁,七房藝術糧倉裡,荷影與畫筆共舞,千年荷文化在創新中煥發新生。青石巷陌間,“荷鄉普法”戲曲悠揚,法治與鄉風在荷香中悄然融合,繪就一幅德法共治的文明長卷。
民本如燈,映照巷陌深處煙火情。陶辛的美,更在人間煙火處。沙墩村的黛瓦白牆與碧水相映成趣,垃圾分類兌換超市裡,村民用“綠色賬戶”兌換生活詩意﹔道德講堂上,十年守護病妻的張先貴、筆耕不輟的農民作家陳邦和,用平凡身影書寫不凡大愛。這裡,志願服務如春風化雨:“香荷小飛手”守護荷田,“河清岸綠”志願隊巡護碧水,鎮村干部以原創快板傳唱黨的二十大精神,讓信仰之光照亮阡陌鄉間。
菡萏如畫。
新潮似筆,勾勒智慧田園未來圖。古老圩田,亦涌動創新潮聲。陶辛以“千萬工程”為帆,擘畫全域旅游藍圖:智慧稻田示范基地孕育金色希望,“未來水鎮”再生稻香飄長三角﹔民宿小院枕水而居,研學課堂裡孩童觸摸鄉土根脈。黨建領航的合作社盤活沉睡資源,村集體經濟在荷香中“破繭”,鄉村振興的答卷上,既有稻菽千重的豐饒,也有藝術與鄉愁共生的浪漫。
陶辛,是青弋江畔的一首田園詩,是荷風水韻中的一場千年夢。這裡,歷史與未來在碧波上對話,生態與人文在圩田裡交融。如今的陶辛,正以水為墨、以荷為筆,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邀世界共赴一場“詩與遠方”的江南之約。(胡靜怡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