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阜陽

南海艇“變身”紅色課堂載入教育版圖

阜陽:“基地+媒體”為培育時代新人注入紅色動能

2025年04月21日09:4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昔日,作為首批進駐香港的艦艇——南海艇,先后承擔了北京奧運會香港賽區安保警戒、聯合海空巡邏、海上搜救等大型任務60余次…..這艘500余噸的“海上先鋒”,見証了中國海軍從近岸防御到遠海護衛的鏗鏘步伐,成為中國海軍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象征。

如今,南海艇退役后,被永久移交給安徽阜陽界首市,幾天前,又被授予阜陽市關心下一代國防教育基地,標志著這艘功勛艦艇,正式載入紅色教育版圖,成為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知識普及、軍事歷史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平台。

南海艇“變身”紅色課堂

據了解,這艘艇1992年12月18日由廣州黃埔造船廠建造,於1995年12月26日交付部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為“南海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南海艇”作為首批進駐香港履行防務使命的艦艇,隨駐香港部隊艦艇編隊駛入香港,徹底洗刷了一百多年來,被英國海軍控制香港海防的屈辱歷史。

從北京奧運會香港賽區安保警戒到“香江”系列演習,南海艇劈波斬浪留下的每一道航跡,都是捍衛主權的無聲誓言,也見証了中國海軍從近岸防御到遠海護衛的鏗鏘步伐,成為中國海軍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象征。

2021年10月19日早上,光榮退役的南海艇,從黃埔港啟航,途經珠江、南海、台灣海峽、東海、長江,緩緩航行至安徽阜陽界首沙颍河徐寨碼頭,歷時29天,跨越兩千多海裡,於2021年11月16日正式落戶界首。

南海艇從驚濤中退役,又在沙颍河畔重生。從此后,界首市依托南海艇建設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次舉辦全民國防教育科普活動、雙擁工作宣傳等,還為參觀人員講述南海艇的故事,解讀香港回歸歷史,弘揚“海上先鋒精神”,開展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宣教活動,接受宣教人員近百萬人。

南海艇退役軍人講“紅色故事”

前不久,南海艇被阜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阜陽市關心下一代國防教育基地,標志著這艘功勛艦艇,正式載入紅色教育版圖,也成為阜陽市“未來之星”小記者們接受國防教育的主陣地之一。

據悉,去年,阜陽市關工委和阜陽日報社,聯合開展“阜陽日報小記者公益選拔培養”項目,去年12月28日,阜陽市“未來之星”小記者團正式成立,截止到目前,全市已經有6500多名2—8年級的中小學生,成為小記者團的一員。

此舉旨在打造阜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品牌,推動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敏銳的觀察力和出色的表達能力,成為新時代好少年。

在海軍節(4月23日)即將到來之日,阜陽市關工委、界首市關工委、人武部、教育局等單位,邀請南海艇退役軍人劉俊華,在南海艇旁,為部分小記者們,上了一堂《南海艇:鐵血榮光 海上先鋒》國防教育課。

退役軍人劉俊華,1989年3月入伍,1994年7月從山東煙台海航空工程學院畢業,選派到駐香港部隊艦艇大隊,2005年5月轉業到界首市民政局工作,

劉俊華作為首批進駐駐港部隊艦艇大隊的軍人,親身見証了南海艇走過的非同尋常地歷程。

許多聆聽這次別樣國防教育課的小記者們表示:“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后一定多學習、多觀察、多記錄,把身邊的新鮮事分享出去,爭做一名合格的小記者,用作品傳遞溫暖和力量。”

據悉,近年來,阜陽軍分區、阜陽市關工委、界首市關工委十分重視國防教育工作,積極利用該市豐富的紅色資源、陣地,向青少年講述革命歷史、英雄事跡,傳承紅色基因。

今后,將依托媒體力量,開啟國防教育媒體傳播新實踐,通過基地+媒體雙輪驅動,為培育時代新人注入紅色動能,也讓英雄的南海艇,在安徽阜陽續寫榮光。(牛桂芹、耿霖、唐廷海)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