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蒙城縣:蔬菜“出圈”,“鏈”上長三角

2025年04月01日08:24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每天清晨,蒙城縣綠色智慧食用菌產業園工人蔡秀燕就開始忙碌。通過手機App,她實時查看智慧菌菇房的運轉數據,精確調控小葉黑平菇的生長環境。在她身后,一輛輛裝滿淨菜的冷鏈車准備駛向滬蘇浙市場。

從田間直達餐桌,正是蒙城縣構建蔬菜全產業鏈的縮影。去年底,該縣“構建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打造長三角優質菜園子”改革實踐,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成為安徽省唯一以蔬菜產業為核心的入選縣區。

截至目前,蒙城縣蔬菜全產業鏈產值39億元,初步形成蔬菜種植、生產、加工、供應一體化鏈式發展的格局。

鏈式發展 蔬菜走出去

在蒙城縣小辛集鄉雙李村蔬菜種植基地,錯位栽種的西藍花正通過根部相連的滴灌帶補充水肥。再過一個月,全村1200畝優質西藍花將漸次成熟,通過冷鏈運輸至滬蘇浙地區,預計將為村裡帶來240多萬元純收入。

“種苗、滴灌帶都由配套企業專門培育、定制,周邊勞動力充足,企業發展有信心。”來自浙江台州盛綠農業的蔬菜種植大戶陳學高告訴記者,蒙城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蔬菜產業發展基礎,產業上下游配套齊全,他們隻需專心種好菜。

“全村共流轉土地約3000畝,引進5家經營主體,其中3家從事蔬菜種植,面積達2000畝,包括土豆、毛豆、白菜、洋蔥、蘿卜等蔬菜。”雙李村黨總支書記丁靜雯介紹,該村還陸續建起了蔬菜加工車間、食品冷庫等設施,不斷延伸蔬菜產業鏈。

為支持蔬菜種植產業發展,蒙城縣強化“鏈式”合作,推動蔬菜生產訂單化、專業化、標准化、單品規模化、產銷一體化。2024年,全縣49個村、210多家農業經營主體與龍頭公司簽訂種植合同,落實面積16.2萬畝。

“我們引導蔬菜加工企業與經營主體合作,採取‘六統一’模式,在良種、農資、栽培模式、技術服務、訂單收購和冷鏈配送全程服務等方面實施統一標准,實現種得出來,銷得出去。”蒙城縣優質農產品發展中心主任武超峰告訴記者,該縣建立冷鏈物流體系,有效滿足蔬果產品的分揀、包裝、預冷、儲藏和冷鏈運輸需求。

蒙城縣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和全國蔬菜標准化示范縣,蔬菜產業發展歷史悠久。

近年來,該縣以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建設為抓手,堅持露地、設施蔬菜同步發展,構建“基地種植——保鮮存儲——淨菜初加工——冷凍深加工——冷凍存儲——冷鏈物流——國內外貿易”的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努力打造長三角優質“菜園子”,逐步實現初加工向田間地頭延伸、精加工向產業園區延伸、銷售網向全國各地延伸。

精深加工 產業強起來

削根、分揀、上架、烘干……3月24日,在蒙城縣王集鄉農業產業園安徽林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標准化廠房裡,工人們正在加工新採收的羊肚菌。很快,一盒盒不同等級的羊肚菌產品將銷往南京、上海等城市。

“120畝羊肚菌,畝均產量1000斤鮮菇。8斤多鮮菇能烘一斤干菇,折算下來,每斤鮮菇可多賣10元。”公司總經理曹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羊肚菌烘干銷售后,一季可增收約120萬元。

林下公司先后在蒙城縣王集、雙澗、庄周等地建設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5個,並與宿州學院達成合作協議,在王集產業園建設菌包、菌種加工生產車間。

“農戶購買我們的菌種、營養包,我們負責全程技術指導。羊肚菌收獲后,我們還提供烘干、存儲等服務。”曹悅說,企業全年種植羊肚菌、大球蓋菇、草菇等700畝,預計年產值達260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就業200余人。

為切實提高食用菌生產科技含量,蒙城縣積極與省內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用合作,組建蔬菜科技特派團,選派科技特派員,實行“一對一”幫扶、面對面指導,加速推進大棚食用菌、智慧食用菌、林下食用菌“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發展局面。

“全縣現有各類食用菌生產主體47個,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蒙城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食用菌產業是蒙城蔬菜產業全鏈條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蒙城縣持續提升企業精深加工質量,健全從基地生產、精深加工、冷藏存貯、出口內銷的完整產業鏈條,依托全縣完善的村級振興公司布點和村級冷鏈布局,創建村級初加工點,將蔬菜初級處理工序前置到蔬菜生產基地,不斷提高蔬菜產品附加值,蔬菜初加工年產值達到1.2億元。

做大市場 外銷活起來

走進位於蒙城縣森林公園的智能蘑菇工場,一間42平方米的智能蘑菇房內,一根根蘑菇棒均勻排列在立體的層架上,小葉黑平菇長勢喜人,工人正有序採摘。

“一間蘑菇房可以放置4000個平菇菌包,一年不間斷生產,產量可達12萬斤,產值約60萬元。”安徽寶城智匯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呂海濤告訴記者,智能蘑菇房通過環境控制,讓不同種類的蘑菇在最合適的生長環境中,始終處於爆發式出菇狀態,相比佔地面積相同的普通種植大棚,平菇產量增長100倍。

“我們的菌菇質量好、市場俏,各地訂單應接不暇。”呂海濤介紹,每間智慧蘑菇房去掉各種開銷,每月能盈利約6000元。一筐筐新採摘的蘑菇從蘑菇房涌入大市場,不僅促進農民增收,更打響了蒙城蔬菜品牌。

近年來,蒙城縣加速推動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因地制宜做好蔬菜種苗、生產、市場等風險防范和應對工作,保障蔬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該縣打造專業科技人才隊伍,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經營主體發展蔬菜產業提供保險和資金支持。該縣還加強商貿物流、服務對接和電商推介等工作力度,依托全國定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商孵化園、經營主體、冷鏈物流體系,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蔬菜產品直供長三角、直銷日韓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去年,公司出口速凍蔬菜貨值2738.4萬元,同比增長13.5%。”安徽精益誠食品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李曉慶介紹,今年一季度,企業產值超過900萬元,實現開門紅。

蔬菜產業是富民產業,如何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把產業做優?

蒙城縣農業農村局研究員馬連軍認為,要在充分考慮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把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活。具體來說,就是做優蔬菜種植,多出精品蔬菜﹔做強蔬菜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減少種植風險,促進國內外銷售﹔圍繞生態消費、研學旅游、休閑採摘等做好蔬菜產業融合文章。(記者 任雷)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