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淮南:以患者為中心,打造家門口的“多巴胺醫院”

2025年03月27日10:5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淮南3月27日電 (胡雨鬆)走進醫院大廳,一陣陣悠揚的鋼琴聲讓人心情舒暢﹔寬敞的走廊兩側,挂滿由小朋友親手繪制的涂鴉畫作﹔溫暖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洒在形狀各異、顏色不同的長凳上……這是被淮南市民稱為“多巴胺醫院”的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南區。

醫生在對大學生進行急救知識科普。人民網 胡雨鬆攝

醫生在對大學生進行急救知識科普。人民網 胡雨鬆攝

3月26日,在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媒體開放日”活動中,人民網安徽頻道來到這所投入運營剛滿一年的新醫院。作為淮南目前建筑面積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第五代醫院”,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區自2024年2月投入運營以來,就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為周邊區域近20萬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和醫療保障。

在醫院內,隨處可見“以患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院內設置了科室專職導醫、流動導醫,有序引導患者就醫﹔每層樓都設有無障礙設施、低位就診窗口、盲道、坡道、電梯的低位按鈕和盲文按鈕,自助服務機及輪椅等便民設施﹔患者住院病房都設置在靠南方向,陽光充足,有效提升患者心理舒適度﹔院區內開通“醫保移動支付”,隨時隨地便捷就醫﹔電子床頭卡幫助住院患者高效查看醫囑及住院費用,床旁結算省時省力,讓患者出院更加輕鬆。

醫院走廊上挂著小朋友繪制的圖畫。人民網 胡雨鬆攝

醫院走廊上挂著小朋友繪制的圖畫。人民網 胡雨鬆攝

醫院服務好不好,患者最具有發言權。在前不久,淮南市民王媛捷的姥姥夜間突發心慌,考慮到老人年歲已高且有既往病史,王媛捷立刻撥打120將老人送往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區。到達醫院后,急診中心醫生進行全方位會診,不到半個小時,老人病情就穩定下來。

“現在家門口有了這樣好的醫院,做手術再也不用往外地跑!”3月23日,75歲的謝道甫在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區剛經歷了一場心臟介入手術,處於恢復階段的他面色紅潤,跟女兒在病房裡嘮著家常。“十年前我也瞧過心臟病,但當時醫院技術還跟不上,隻能去外地手術。現在好了,醫院環境好,醫生技術硬,我很放心。”謝道甫高興地說。

通過先進設備,醫生為病人進行檢查。人民網 胡雨鬆攝

通過先進設備,醫生為病人進行檢查。人民網 胡雨鬆攝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手術、一項項服務,見証了南區成長足跡。南區消化內科開展首例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手術治療,南區重症醫學科成功實施首例人工肝治療,南區婦產科順利完成第一台經臍單孔腹腔鏡,率先在皖北地區成功實施4K清晰度、3D立體熒光導航下的精准肝段切除術及復雜膽道手術,完成多例疑難急重患者救治任務,其中ECMO支持下冠脈造影和支架植入病例屬省內罕見。

不僅如此,該院還積極與長三角地區醫療機構建立起合作關系,邀請頂尖醫學大咖來院義診,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據介紹,開診一年來,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區開展涵蓋高難度技術如先天性脊柱側彎矯形、0射線房顫射頻消融、單孔腹腔鏡等手術,填補區域技術空白。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填補周邊三甲醫院空白,吸引47%市外及周邊患者慕名就診,成為區域醫療樞紐。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