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濉溪:“電引擎”守護“種子芯片”活力迸發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扑扑趁春晴。”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四鋪鎮,暖陽鋪滿田野,處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春耕景象。這裡不僅有隆平育種基地這顆種業“明珠”,還有約10萬畝的高標准農田,是濉溪縣全力打造育種大縣的核心區域。在這繁忙春耕的背后,“電引擎”默默守護著“種子芯片”活力迸發。
濉溪縣供電公司皖美黨員服務隊幫助種植戶檢查灌溉設備。儲運濤攝
清晨,薄霧尚未散盡,濉溪縣供電公司四鋪供電所黨員服務隊就已經來到了四鋪鎮五鋪村的隆平育種基地。“春季是育種的關鍵時期,電力供應不容有失。” 四鋪供電所所長陳朝陽一邊說著,一邊帶領服務隊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當天,他們的任務是對基地供電的35千伏郝家溝變電站10千伏五鋪123線路進行全方位 “體檢”。
作為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核心區,濉溪縣今春小麥種植面積達180萬畝,其中四鋪鎮的高標准農田承擔著國家級小麥制種任務。在濉溪縣四鋪鎮洪南村,淮北市雙收種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200畝,集小麥育種培育、繁殖、推廣一體化。之前,農場負責人黃岩在“網上國網”申請農用電辦理業務。濉溪縣供電公司為企業灌溉用電開辟綠色通道,採用帶電作業的方式為新建的專用變壓器接火。現如今,該地小麥灌溉全部採用智能噴洒噴灌機,抽調河流水到水渠,通過泵站提水灌溉,灌溉成本比柴油年均節約三四萬元。該公司廠區內兩條全電育種、烘干雙自動生產流水線,年育種2000萬公斤,創收200多萬元。“現在日均用電量較常規農田增長5倍,供電公司安裝了智能監測終端。給我們提供用能分析,優化基地灌溉時段,電費支出同比下降12%。”企業負責人黃岩說。
濉溪縣供電公司皖美黨員服務隊幫助種育種實驗室檢查育種設備用電情況。儲運濤攝
走進四鋪鎮五鋪村隆平育種基地,現代化的種子培育工作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這裡完成 “小田變大田” 改造后,基地內智能化灌溉系統、自動化農藥噴洒設施等一應俱全,這些設備的穩定運轉,完全依賴於可靠的電力供應。服務隊隊員沿著田邊供電線路,借助紅外測溫儀和無人機,對線路接頭、刀閘等關鍵部位進行測溫,及時排查過熱隱患,快速掌握線路整體狀況。“我們建立了24小時春耕用電響應機制,23支黨員服務隊駐點包保。”濉溪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關亞飛介紹,通過無人機巡檢+人工特巡的“空地協同”模式,已完成全縣11個鄉鎮的用電設施“體檢”,發放安全用電手冊1.2萬份,處理農戶用電訴求63件,滿意率達100%。
濉溪縣供電公司皖美黨員服務隊在了解育種企業用電需求。儲運濤攝
近年來,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加速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針對濉溪縣高標准農田擴建、建設育種大縣的農業生產特點和用電需求。截至去年,濉溪縣供電公司完成農網項目投資130余項,總投資1.567億元,實現農網綜合電壓合格率99.888%,為農業生產提供堅強的電力基礎。2023年起,針對農業生產、農業灌溉用電 “季節性、流動性、共用性” 的特點,濉溪縣供電公司創新利用 “物聯網+雲平台”5G技術,推出“一點安裝、多戶使用、即掃即用” 的智慧共享灌溉新技術。截至目前,濉溪縣供電公司已在四鋪鎮、五溝鎮等高標准農田,完成智慧掃碼排灌設備安裝200余處,可實現10萬余畝農田有效灌溉,小麥良種畝均產量提高200斤左右。
隨著智慧電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濉溪縣春耕生產正煥發新動能。截至4月上旬,全縣已完成春灌面積157萬畝,無人機植保作業覆蓋率超75%,預計今年小麥制種量將突破1.3億公斤。
下一步,濉溪縣供電公司將持續深化“電力+農業”服務模式,通過構建現代農業供電服務體系,全力保障糧食安全,賦能鄉村振興,讓智慧電能潤澤希望的田野,為濉溪縣打造育種大縣貢獻力量。(王惠敏 董其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