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合肥做好“花”樣文章 激活“賞花經濟”

2025年03月29日09:11 |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日報
小字號

  春有約,花不誤。

  合工大的“紅磚玉蘭”成為春景“頂流”,江淮運河兩岸油菜花海翻涌著金色浪濤,梨花巷裡的梨樹花雨飄飄……春日的合肥,處處有“花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合肥各地紛紛借“花”綻放,深挖“賞花+”模式,激發春日經濟消費新活力。

  然而,花無百日紅,受制於花期,“賞花經濟”難以四季長紅。如何把“短期美景”變為“長期勝景”,走出一條別具一格的“花路”?合肥,在探索。

  以“花”為媒引客來

  陽春三月,瑤海區青年創意田園內350畝油菜花海迎來盛放期,眾多“追花人”漫步其中,駐足拍照。

  做好“三條簪”妝造的游客李雅靜擺著各種姿勢,讓攝影師拍下“人在花叢中”的場景。

  “黑池壩的紫葉李、植物園的郁金香、和平廣場的櫻花……”她列舉出網上合肥春日熱門賞花地點,打算逐一打卡。

  隨著萬物爭春時節的到來,和李雅靜一樣,賞花成為不少市民及游客的“固定節目”。

  “3、2、1”,隨著指令響起,億航EH216-S航空器垂直升空,藍白流線機身與萬畝春日花海交相輝映,為游客解鎖“飛閱”江淮春色的全新體驗,讓人直呼:“合肥的春天,從百米高空看,絕美!”

  “我們今年新開創的‘空中觀花海,雲端瞰江淮’全新體驗,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空中賞花視角,深受喜愛。”祥源文旅董事長王衡介紹,后續將在合肥全面落地“空中觀光+多景點串飛”服務,推動“低空+旅游”產品商業化落地。

  除了乘坐無人機空中賞花,合肥賞花還有多種“花活”。在廬江白湖鎮獨山風景區,不僅有如詩如畫的梨園風光,還有養生市集體驗以及民謠搖滾音樂晚會等多重活動﹔新站高新區推出的沉浸式夜游項目,游客可以體驗如夢如幻的“海棠花海”﹔徽園以“花朝游春會”為主題,通過“花神”大賞、百花神巡游、主題市集、國風演藝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現傳統文化的時代新韻……

  “賞花不僅為合肥春季旅游市場帶來了旺盛人氣,也為消費注入蓬勃動能。”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合肥堅持以“花”為媒,不斷突破傳統的“看花拍照”模式,打造“賞花+旅拍”“賞花+低空”“賞花+音樂”“賞花+美食”等多種新玩法新模式,“春日經濟”一池春水正不斷被激活。

  如何實現“四季常青”

  “賞花熱”帶動了文旅消費,但也存在花期短暫、業態單一等問題,如何將賞花“流量”轉化為“留量”,實現從“季節限定”到“四季常青”的跨越?合肥給出了多種答案。

  位於蜀山區的祥源·幸福農場,選擇以量取勝,種植了10萬多株50余種櫻花,包括一葉、白妙、關山、鬆前早咲、雨晴垂枝等珍稀品種。該農場副總經理胡澤華介紹,雖然園區免費對外開放,但因受到市民喜愛成為網紅打卡地,提高了苗木銷售效益,去年銷售額超800萬元。

  位於肥西縣的中國中部花木城產業示范園,選擇科技取勝。現代農業自動化裝備與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個可精准管理的“智慧溫室”,克服了花卉對環境的“水土不服”,實現科技種花,打破靠天吃飯,實現“四季常青”“四季掘金”。

  肥東縣悉心探索“農業+文化+旅游”融合模式,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產業,大面積種植具有觀賞性的格桑花、向日葵等,把花卉加工產業變為新的增長點,制作花茶、花酒、花精油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旅游興旺農民增收。

  合肥植物園為了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選擇做好賞花產品季節規劃,通過不同花期的花卉品種進行搭配種植,在園內“落霞飛鳧”等多個景區,打造春看櫻、夏觀荷、秋賞菊、冬品梅的四季之景。

  實現從“季節限定”到“四季常青”,關鍵在於突破單一觀賞功能。市文旅局有關人士表示,精細化、品牌化、景區化是今后各類“花節”舉辦地的發展方向,同時還要發展“花+產業”,做長產業鏈,展示人文底蘊,用豐富資源升級農旅體驗,帶熱鄉村經濟,讓“花海經濟”既好看又耐看,實現可持續發展。

  “賞花經濟”帶來了什麼

  近日,巢湖市智翔植保專業合作社1000多畝油菜花盛開,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踏青。

  “油菜花能吸引游客來欣賞,收割后的菜籽能榨油,油菜每畝綜合效益可以達到1000多元。”該合作社負責人李啟生介紹,規模化種植優質油菜品種,既保障了糧油生產,又借“賞花經濟”盤活了鄉村閑置資源。

  除此之外,美麗的花兒給鄉村帶來了美麗風景,也為鄉村振興和產業融合提供了新路子。

  眼下的廬江縣湯池鎮,櫻花、杏花、杜鵑紛紛綻放,游客在賞花之余,還可以泡溫泉、享美食,盡享鄉村生活的舒緩愜意。

  “我們以花為契機,不僅新建修繕了生態停車場、完善了智慧導覽系統,還引進了少間·王圩裡、花筑奢·蘭庭、森活金湯灣、森活百花裡等民宿企業,提升游客體驗。”湯池鎮旅游辦相關負責人說,將進一步挖掘自身豐富的生態自然條件,將非遺傳承、康養休閑等元素融入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

  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故事,而花作為大自然賦予的禮物,往往成為這些韻味和故事最生動的詮釋者。

  當高速列車載著轟鳴聲駛入匡河的花海,既有破土而出的創新銳氣,又頗具“開往春天”的浪漫詩意﹔在合工大的紅磚牆下,鏡頭記錄的不只是玉蘭盛放,更是一部流動的校史。

  一場場賞花之約,看的不僅是花,也是一座城市的內涵與活力。

  當前,“為看一樹花,奔赴一座城”成為一種旅行熱潮,沿著花期追尋春色成為春季旅游的主打之一。

  當我們將視角從花卉景觀的表象拓展至產業發展、城市品格塑造的多維空間,這場關於“花與城”的對話定會更具深意。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