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名鄉村“大支”讓“告別”更文明
2025年03月29日09:03 | 來源:安徽日報

3月25日,在明光市橋頭鎮崗王村,村民李新躍為父親操辦完喪事。這場僅設十來桌宴席的簡朴白事,贏得親友稱贊。“多虧‘大支’張守剛,既幫我們實現了節儉操辦又顧全了禮數。”李新躍感慨。
“大支”是當地在鄉村婚喪嫁娶中主持事務、威信高的村民。為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橋頭鎮針對過去“婚喪嫁娶”中的不良風氣,動員村民自覺抵制陳規陋習,尤其注重將“大支”這個群體發展成為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的主導力量。
“買房、買車、開業,不請客不收禮,不互相攀比,不鋪張浪費,我們要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把人情負擔減下來,讓人情新風揚起來。”3月27日,在明光市蘇巷鎮以褚言友為代表的“大支”們走村串戶,算“經濟賬”“人情賬”,與群眾拉家常、講政策、說變化,引導村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使人情減負入耳、文明之花入心。
在明光市,像張守剛、褚言友這樣的“大支”共有481人,他們通曉當地民俗禮儀且辦事公道,具有天然的“人緣”優勢。明光市組建“文明新風管家”服務隊,通過一位位“大支”上門張羅事宜、指導禮儀,勸導群眾節儉辦事。
明光市還系統構建移風易俗長效機制:制定“明10條”細則,明確婚宴20桌、禮金300元等具體標准﹔建成29個新風示范場所,規范殯葬服務流程﹔組建152支村級勸導隊,將481名“大支”納入文明管家隊伍。
如今,在明光市廣大農村地區,“大支”們這些深諳鄉情的勸導者,既能巧妙化解“面子難題”,又能示范引領新風尚。他們既維護對生命的敬重,又破除陳規陋習﹔既傳承禮儀文化,又注入時代新風。(本報記者 李邦軍 羅寶 本報通訊員 包增光)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