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田先進

沿江機場建設扎實推進—— 

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兩重”建設扎實推進)

本報記者 邱超奕 田先進
2025年03月27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27日 第 01 版)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27日 第 01 版)

長江上游,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刷新“進度條”,新建的第四跑道正式啟用﹔長江中游,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施工正酣,T3航站樓A指廊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新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將有力支撐“四小時航空經濟圈”﹔長江下游,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工程的T3航站區主體工程開工,未來能更好服務長三角區域互通互聯……

“長江經濟帶事關全國發展大局。”沿江相關省市扎實推進沿江樞紐、支線機場建設,著力構建與國家綜合交通網布局相銜接、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相適應、與區域客貨快速運輸需求相匹配的現代化機場體系,更好支撐新發展格局。

眼下,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合肥機場”)改擴建工程正緊張推進。從正施工的T2航站樓望去,航站區施工工地塔吊林立、車輛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國家和安徽省“十四五”重點工程項目,合肥機場改擴建工程總投資約250億元。“機場改擴建航站區施工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建設高峰期有超過6000名工人同時作業,從地下3層到地上7層,僅綜合交通中心就有10層工作面。”工程建設指揮部航站區工程部副部長胡眾介紹,目前,T2航站樓主體結構已通過工程質量驗收,進入精裝修階段,綜合交通中心項目已完成地下主體結構封頂。

合肥機場為何要改擴建?機場2013年投運后,2018年旅客吞吐量已超過1100萬人次,提前達到設計目標值。為滿足業務需求、提高保障能力,改擴建勢在必行。此次改擴建完成后,將滿足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達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35萬噸的需求。

一項重大工程,為一系列新技術、新工法、新裝備提供了用武之地。

站在T2航站樓仰望,縱橫交錯的鋼管織就一張灰白色巨網。T2航站樓屋頂採用大跨度雙向曲線鋼結構屋蓋,投影面積約4.3萬平方米、重達8660噸。如何制造、安裝並提升這張巨網,成為工程一大難點。

回憶建造時的場景,胡眾印象深刻——2024年1月底,50個液壓器同步作業,將巨大的鋼結構屋蓋緩緩升起,約6小時后成功提升到預定高度。“按傳統方式,需用吊車將屋蓋各部分分別運到高空,再人工組裝,效率、精度都可能有欠缺。”胡眾說,如今屋蓋在地面整體組裝完成后直接提升,更加安全高效。

運用工程智慧管理平台,全方位動態監管施工進度、質量、造價等信息﹔採用三維掃描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確保施工精准高效﹔創新超長超寬混凝土梁板跳倉施工工藝,顯著降低成本……經測算,一系列創新創造成果應用,助力改擴建工程節約工期140余天。

機場改擴建,還將為當地發展帶來多重效益。“短期看,工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還為建筑業和裝備制造業創造了商機。”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永勝說。

長期看,合肥機場的保障能力、輻射能力將明顯提升。眼下,機場東區國際貨站擴建項目正在施工。“新的國際貨站預計2025年下半年投用,屆時機場年國際貨郵處理能力將擴充至13萬噸。”安徽省航空物流有限公司規劃經營部副經理張瑞說。

綜合看,合肥機場改擴建工程是安徽省首個集民航、城鐵、地鐵和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不但方便居民出行,還將支撐臨空經濟做大做強。楊永勝表示,合肥機場改擴建工程將促進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匯集,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將統籌考慮沿江機場群功能優化和系統集成需要,進一步加密長江經濟帶沿線機場布局,增強客貨運服務能力,強化與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高效協同,更好服務沿江地區發展。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