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馬鞍山博望區:皖蘇交界處的這座山,憑何“圈粉”?

2025年03月27日14:3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每一座山都不平凡!從古至今,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現代游客,都對登高望遠情有獨鐘。特別是在文旅市場火熱的當下,植根於錦繡山川的景區景點尤受關注。在蘇皖交界處的馬鞍山市博望區,就有這樣一座山——它橫臥兩省、歷史悠久、盛名千年,每年都有大批長三角地區游客前往游玩。眼下正值搶抓文旅風口新機遇的關鍵期,當地更是力求將深厚的地域文化資源轉化為深度旅游優勢。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它就是博望的橫山。沒有高聳巍峨,沒有雲霧繚繞,距離“五岳歸來不看山”的黃山也不過200多公裡,但無論是古代還是今時,橫山都相當“出圈”,在名山大川中有著一定的“江湖地位”。在打造旅游新“IP”的過程中,橫山景區有著哪些獨特的發展優勢?未來文旅融合又會往何處發力?

新機遇 文旅熱潮涌動

地處安徽“東大門”,包括橫山在內的眾多馬鞍山景區,始終在源源不斷的長三角游客流量中“作答”文旅融合這道“命題”。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指出要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提升產品供給能力,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發展風口正勁,文旅產業方興未艾。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從消費熱點看剛剛過去的2024年,文旅市場一派繁榮,哈爾濱的冰雪景觀、天水的麻辣燙、阿勒泰的自然風光頻頻登上熱搜,一批現象級文旅消費熱點層出不窮,文化和旅游在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

從發展趨勢看,眼下文旅興旺的一個底層邏輯愈發清晰:傳統的旅游吸引力結構已無法解釋淄博、哈爾濱等地變身“網紅”的現象,不斷出現的爆款和網紅化業態映射出了旅游業的深度轉換,文化和旅游正轉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融合發展。

由此來看,在推進文旅融合的過程中,景區景點的產品內核和服務品質成為打動游客的關鍵點,也是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2025年,馬鞍山明確提出——要更為有力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做強做優文旅產業。一體推進“旅游+文化+體育+鄉村+研學”融合發展,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加快塑造“山水詩都馬鞍山”文旅品牌。

橫山山頂太陽宮。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橫山山頂太陽宮。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橫山位於馬鞍山東南,地處江寧、溧水、博望三地交界處,佔地面積8.36平方公裡。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南京與馬鞍山及皖南地區往來交互的重要通道,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樞紐。如今,隨著景區品質的提升、名氣的擴大,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發展支持政策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長三角游客青睞這塊“寶藏康養之地”。“周末去橫山”逐漸成為網絡流行詞,景區建設發展迎來了陣陣溫暖春風。

強磁場 多重優勢疊加

地域文化是景區的靈魂,對於博望的橫山來說,有著多種磁極優勢,有著成為“現象級”旅游點位的獨特潛質。

有歷史典故。相傳這裡是“泰伯奔吳”發源地,泰伯、仲雍曾隱居於此,得到土著居民的擁護,為后來建立吳國奠定了根基,發生在此的著名戰爭“橫山大戰”影響了吳、楚兩國的戰略格局。

有名家名篇。橫山曾是“山中宰相”陶弘景煉丹讀書之地,楊杰,李之儀、李白、顏真卿、陶淵明等文人墨客游玩至此並作詩填詞,特別是“詩仙”李白多次來此,寫下了《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尋雍尊師隱居》和《下途歸石門舊居》等著名詩詞。

有紅色故事。橫山曾經是一塊橫跨皖蘇兩省的抗日游擊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這裡的大小戰斗有數十次,是紅色記憶的集萃地。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有自然風光。橫山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絕壁垂鬆、玉泉臨空、叢林夜月、丹灶寒煙、壁立萬仞、龍井寒泉、石上棋盤、石門古洞等八景,清泉拂石、竹浪碧海、四季皆景。登上山頂太陽宮,寧馬兩地旖旎風光盡收眼底,且有三十五峰環立,亦是觀賞日出日落絕佳之地。

聚焦橫山區域內的多種資源優勢,近年來博望區堅持林業保護與景區建設同向發力,不斷塑造景區的內核競爭力。

在硬環境上,積極提升景區綜合服務能力,引進雲端橫望山項目落地橫山,加快推進橫山裡民俗街、澄心院民宿等旅游項目開發建設,積極打造文旅消費集聚區。

持續加大景區景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努力為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

長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車越野邀請賽。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長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車越野邀請賽。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在軟實力上,充分發揮橫山生態文化底蘊,獲評安徽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橫山抗日英雄紀念碑現已成為社會各界進行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並成功入選馬鞍山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先后舉辦長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車越野邀請賽、“詩韻橫山、筆歌墨舞”百米書畫創作等系列活動,推動橫山文旅融合不斷發展,橫山名氣不斷出圈。

新篇章 未來如何書寫

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下,面對游客的高品質需求,要想打造旅游新IP,橫山景區應該從哪些方面實現“產品突圍”?“內強品質、外塑形象,把橫山這塊旅游品牌叫得更響、傳得更遠。”橫山景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景區以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抓手,一體推進文旅發展和生態保護,努力實現“出圈”又“出彩”。為此,橫山將堅持多維發力,進一步增強游客體驗感,推動文旅融合提質增效。

加強規劃統籌。市域層面上,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把橫山景區規劃建設置於全市“東有橫山、中有李白、西有凌家灘”三點一線、錯位發展的大旅游格局中來考究﹔具體操作上,加強景村聯動發展,統籌博望區山寧、紅陽、丹東等行政村採取因地制宜、就勢造景的方式,連片推動未來鄉村建設,吸引游客在橫山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

塑造文化IP。進一步提煉橫山文化,打造獨特旅游IP,體現橫山與周邊地區,以及其他旅游景區的文化差異性﹔加強毗鄰對接合作,共同挖掘寧馬兩地橫山的歷史文化資源,共同做好對橫山古道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多元協同傳承橫山文化精神。

完善配套設施。對標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標准,逐步建設升級橫山周邊交通、停車場、內外部標識導覽、智慧景區系統、民宿等配套設施。健全風景區內游覽活動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好風景區內外部的交通組織及交通方式,完善各主要景點間聯系道路,建立起完善的內外交通體系和立體化游覽網絡。

擴大品牌形象。堅持以賽促旅、以節促旅,繼續辦好長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車越野邀請賽、登高賽等精品賽事和活動,構建“一日比賽、多日駐留,一人參賽、全家旅行”體育旅游新模式,切實延伸和拓展賽事效益。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橫山景區風光。橫山景區管理處供圖

聚焦澄心寺建筑、“石門”遺跡、摩崖石刻等特有文化資源要素,加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多措並舉推廣提升橫山景區品牌形象。

這座皖蘇交界處獨特的景區,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文化歷史,也見証了寧馬一體化的時代印記。乘著新時代文旅活力迸發的春風,橫山景區,未來可期。(博宣)

(責編:蘇恆、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