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礦業工程處:硬核科技亮相全國瓦斯治理現場會

3月20日,全國瓦斯治理現場會在安徽淮北礦業召開。由工程處鑽探分公司精心施工的臨渙煤礦9138機抽巷智能化鑽探作業線、鄒庄煤礦3104機抽巷盾構鑽探作業平台兩大示范工程,接受全國瓦斯治理現場會的檢閱。
智控中樞賦能安全高效
在600米深的臨渙煤礦井下,9138機抽巷智能化集控倉猶如集群鑽探的“智慧大腦”。操作員身著整潔工裝,在四聯屏監控系統前精准操控,三台鑽機在巷道深處同步開展智能作業。在現場可以看到,巷道內鑽機呈矩陣式排布,機械臂如交響樂團般協同運作﹔標准化材料堆碼成幾何方陣,施工鑽孔如精密標尺般平行排列,管線排布呈現“毫米級”工整度。
“這是我們與廠家協同改進的第三代智能鑽探系統。”鑽一工區臨渙工作站負責人介紹,該系統實現了三大突破:首創無線集控平台,實現“一人五機”聯動作業,由原來的6人精簡至4人,減員率達33.3%﹔創新渣水閉環系統,通過遠距離輸送實現“鑽屑不落地”﹔搭載AI診斷系統,可實時預警設備異常,人均效率提高幅度達30%以上。
盾構協同開辟治災新徑
鄒庄煤礦3104機抽巷,“鋼鐵巨艦”式盾構鑽探平台震撼亮相。這台融合盾構掘進與瓦斯治理的復合裝備,正在上演“上下協奏曲”——上層平台機械臂精准施鑽,下層皮帶高速運矸。特別設計的振動篩分系統將鑽孔返渣直接導入運輸系統,破解了傳統工藝中“前掘后鑽”的時空沖突難題。
“這是淮北礦區首個盾構巷道瓦斯治理示范工程。”鑽二工區鄒庄工作站負責人介紹,“這台盾構鑽探作業平台不僅實現智能化加卸鑽杆,減少司鑽人數、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更解決了前掘后鑽交叉作業的難題和風險,構建了盾構巷道前掘后鑽協同作業模式。同時,利用配套的振動篩可實現渣液分離,孔底反渣直接排在皮帶上,減少輔助清理煤渣時間,優化作業環境,為盾構開拓巷道和瓦斯治理工程施工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科技賦能,引領行業變革
兩大示范工程集中展現了淮北礦業在瓦斯治理領域的創新突破:臨渙模式標志著鑽孔施工進入“無人化少人化”新階段,鄒庄方案則開創了“掘鑽一體”協同治理新模式。這場匯聚行業頂尖智慧的盛會,必將掀起新一輪煤礦安全治理的技術革命。(李振華黃克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