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淮北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動發展高質量

淮北市委書記 汪華東
2025年03月08日11:4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淮北緣煤而建、因煤而興,是國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也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城市。近年來,面對資源型城市轉型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定位,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聚焦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做大做強文旅產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探索闖出一條具有淮北特色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淮北創新大道、綠金湖景美如畫。黃鶴鳴攝

淮北創新大道、綠金湖景美如畫。黃鶴鳴攝

一是做好科技創新大文章,力促產業向新而行、求質而進。近年來,我們一體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功創建省級創新型城市,建成投用市科創中心,高標准建設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先后與中國科大、上海交大、大連化物所等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先后孕育出陶鋁新材料、60萬噸乙醇生產裝置、平山電廠二期等一批世界領先技術,引進了銀邦鋁業、高速電摩、先導科技、融匯化工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2024年全市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2.1%、全省第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9%、全省第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78.1%,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及汽車零部件、綠色食品、高端裝備制造及其他新材料(高嶺土)四大優勢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速連續19個月全省前3,工業用電量增長13.1%、全省第4,規上工業利潤總額、產銷率、營收利潤率均居全省前列,新的動能加快成長、不斷壯大,跨越趕超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貫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做大做優做強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樹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風向標,一體推進產業、科技、人才項目招引,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有限聚焦、集中力量推動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及汽車零部件、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聚鏈成群,以智轉數改賦能煤電、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推進陶鋁新材料產業化進程,努力把更多“領跑並跑”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強筋壯骨”的發展成效。

淮北綠金湖景區水清岸綠。馮樹風攝

淮北綠金湖景區水清岸綠。馮樹風攝

二是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消費潛力。淮北有山、有水、有文化,發展文旅產業潛力無限、大有可為。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文旅產業作為聚人氣、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抓手,依托淮北“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山水資源稟賦,活化利用“大運河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等蘊含的豐富價值,加快建設“十大文旅工程”,積極探索“文旅+”多業態跨界融合,相山公園、四季榴園、南湖景區等4A級景區串珠成鏈,隋唐運河古鎮、濉溪古城等特色項目引客入淮,省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國際跳繩公開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如火如荼,濉溪縣獲評省十佳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烈山區在皖北縣(市、區)中率先入選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特別是我們深度挖掘淮北大唐發電廠歷史文化,改造利用廢棄閑置廠房開發了夔牛天街文旅項目,變淮北的工業“心臟”為文旅勝地﹔聯合知名導演攝制《決勝淮海》紀錄片,重現淮北這片紅色熱土的崢嶸歲月,必將進一步“引爆”淮北文旅市場、形成新的消費增長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我們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利用隋唐大運河遺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電廠工業遺存等文化資源,搶抓夔牛天街開業運營、《決勝淮海》紀錄片央視熱映契機,聯合周邊城市開發旅游路線,加強線上線下宣傳營銷,做大做強“運河、工業、紅色、生態、鄉村”五大旅游產品矩陣,擦亮叫響“煤美與共、湖上淮北”文旅品牌。同時,高質量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落實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更好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淮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陶鋁新材料產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萬善朝

淮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陶鋁新材料產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萬善朝攝

三是做好深化改革大文章,努力實現機制放活、開放增效。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聚焦發展所需、群眾所想、基層所盼,探索創新了一批淮北特色改革品牌,“一杯茶”調解工作法成為安徽基層社會治理新范式,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並軌兜牢民生底線、獲國家多部委充分肯定,工業“難辦証”改革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典型案例,濉溪縣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跨村聯營”“相山e治理”分別入選全國鄉村振興、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將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圍繞國資國企、開發園區、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著眼移風易俗、物業管理等群眾關心關切,在“首創性、差異化”上聚力突破,探索形成更多標志性改革成果。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以“上進生”姿態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深化徐淮結對合作幫扶,加快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6+2”試驗區,力爭在產業共興、科研共推、交通共建、民生共享等方面打造更多具有顯示度的成果。

俯瞰G3京台高速雙堆集互通立交。范勝明攝

俯瞰G3京台高速雙堆集互通立交。范勝明攝

四是做好綠色轉型大文章,加快構筑生態高地、綠能之都。加快建設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我們的發展定位,也是淮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堅決扛起能源保供責任,在落實煤炭去產能任務基礎上穩定煤炭開採和精煤產出,統籌推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綜合利用,加快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工程,全力服務“皖電東送”大局,2024年全市發電316.84億千瓦時、增長8.9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佔發電總裝機比重同比提升5.59個百分點。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穩步推進節能降碳,全市單位GDP能耗降低率、非化石能源佔比、公共機構節能等指標均居全省第1,“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連續8年考核優秀,獲批全國首批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特別是我們直面吃“資源飯”留下的“生態欠賬”,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與江蘇徐州、河南商丘、安徽宿州等周邊城市探索實施跨界水體污染“共保聯治”,創新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程閣村模式”,累計投入資金160多億元治理23萬畝採煤沉陷區,以市場邏輯、資本力量修復767公頃採石宕口,獨創“七步造林法”讓20多萬畝石質荒山披上綠裝,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將昔日的一處處“生態瘡疤”轉變為山水相映、綠意盎然的城市風貌,實現了從“煤城”到“美城”的華麗轉身,先后榮獲第十屆中華環境優秀獎和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稱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綠色轉型,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再利用產業,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既守護好生態高顏值,更發揮出經濟高價值。

“高”看淮北科創中心。淮北市委宣傳部供圖

“高”看淮北科創中心。淮北市委宣傳部供圖

五是做好城鄉建設大文章,全力打造品質城市、和美鄉村。淮北作為老工礦城市,城市建設起步早,城鎮化水平高、社會文明程度高、群眾幸福指數高。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編制出台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推進東部新城、綠金湖片區、高鐵西站片區建設,扎實開展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全力打好老舊小區改造、便民停車、物業管理等城市更新“組合拳”,高標准打造口袋公園、城市書房等轉角可見的風景,積極探索並走出一條規劃先行、集約發展、精細治理、內涵提升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路。近三年帶動了城鎮新增就業11.8萬人,吸引了1.4萬余名農村人口進城落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位居安徽第5、皖北第1,國家發改委貫徹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我們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龍脊天路”和美鄉村精品示范帶,推深做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改革、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以婚俗改革引領移風易俗,創新“跨村聯營”“一村一工坊”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2024年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小麥單產連續七年全省第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增長22.36%、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84.59%,農村宜居宜業、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的生動圖景正在徐徐鋪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我們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方面加快突破、全面提升,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城鄉協調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動態調整實施民生工程項目,統籌抓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社會事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擴容下沉、均衡布局,切實把高質量發展成效轉化為群眾高品質生活。

(責編:金蕾欣、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