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下的“她力量”③︱宿州女交警馬嬌嬌:做群眾心中的交通安全傳播使者

陽春三月,姹紫嫣紅。這個春天迎來第115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在這個獨屬女性的節日裡,讓我們走進宿州警方,聚焦一群令人動容的身影:她們身披藏藍,肩扛正義,用柔肩擔起守護一方的重任。
她們是一群警徽下綻放的鏗鏘玫瑰。在社區,她們是調解糾紛的溫情使者﹔在刑偵一線,她們是抽絲剝繭的破案能手﹔在交通要道,她們是守護平安的堅實屏障……她們用行動詮釋著忠誠與擔當,用柔情傳遞著正義與溫暖。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人民網安徽頻道走進宿州市公安局,推出“警徽下的‘她力量’”系列報道,用筆觸記錄下她們的故事,用鏡頭致敬每一位女民警,傳遞新時代女警的力量與溫暖。
41歲的馬嬌嬌是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傳科三級警長。不過干宣傳這麼多年,她最愛去的是田間地頭,是社區校園。因為那裡最需要她去。
於是,宿州鄉村裡,一群老人圍坐在舞台前,津津有味地看著地方戲曲,不時被穿插的交通安全知識問答逗得開懷大笑﹔城區校園裡,孩子們舉著印有動漫形象的交通安全手冊,嘰嘰喳喳討論著如何正確佩戴頭盔……這些場景的背后,都常常能看到馬嬌嬌的身影。
扎根交通安全宣傳一線,馬嬌嬌用溫情與創新為“一老一小”織就安全網,成為群眾心中的交通安全傳播使者。
“農村老人聽不懂大道理,我們就用他們愛聽的方式講。”看似枯燥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經馬嬌嬌手都會讓人看得津津有味。針對農村“一老一小”群體,她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宣傳模式:聯合鄉鎮劇團編排宿州梆子戲,將“騎電動車戴頭盔”“三輪車不載人”等知識點融入唱詞﹔組織幼兒園孩子表演舞龍、扇子舞,用童趣吸引村民圍觀,再穿插互動問答。“唱戲時送環保袋,答題時發小玩具,老人孩子都樂意參與。”她笑著說。
馬嬌嬌在向小朋友宣傳道路安全交通知識。受訪者供圖
不只是農村,城市裡的交通安全宣傳更考驗馬嬌嬌的智慧。
“城區群體需求多元,宣傳必須與時俱進。”馬嬌嬌的介紹,前兩天的校園安全活動,她就融合了“哪吒”的元素。針對青少年,她將交通安全知識與熱門國漫結合,定制“哪吒頭盔鑰匙扣”﹔面向外賣騎手,她策劃“安全接單王”挑戰賽,用實時數據榜單激發參與熱情﹔就連商業中心的樓宇大屏,也被她變成“流動課堂”,循環播放交通事故警示片。“要讓不同群體覺得交通安全既重要又有趣。”馬嬌嬌說。
翻開馬嬌嬌的履歷,一連串榮譽熠熠生輝:7次優秀公務員、3次嘉獎、1次三等功、全省優秀宣講員……但她深知,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無論是多麼普通的交通宣傳活動,馬嬌嬌准備起來都格外認真。“宣傳科是橋梁,既要對接群眾,又要協調媒體、劇團、學校,容不得半點馬虎。”從事交警宣傳工作以來,馬嬌嬌撰寫快報500余篇,策劃大型交警宣傳活動30余場。
馬嬌嬌在宣傳道路安全知識。受訪者供圖
榮譽背后亦有遺憾。兒子小升初時她正在籌備全省122主題活動。“孩子說‘媽媽你去幫更多人吧’,這句話讓我既愧疚又溫暖。”提及家庭,這位工作中的“鐵娘子”眼眶微濕潤。但她始終堅信:“多一次宣傳,就可能少一場悲劇。”
如今,即便是一名宣傳戰線上的“老人”,但馬嬌嬌的身影依然活躍在交通安全宣傳一線。清晨的校園、黃昏的社區、深夜的辦公室,處處見証著這位女警的執著。“隻要群眾需要,我願意做一輩子的交通安全宣傳員。”馬嬌嬌說。陽光透過窗櫺洒在她胸前的警徽上,那抹銀輝仿佛在訴說:有些守護,從未停歇。(陶偉)
相關閱讀:
警徽下的“她力量”①丨宿州社區民警徐安冬:無笑不說話的社區“好閨女”
警徽下的“她力量”②丨宿州公安女法醫楊小莉:刀下是生死,筆下是公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