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警徽下的“她力量”②丨宿州公安女法醫楊小莉:刀下是生死,筆下是公正

2025年03月07日10:2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陽春三月,姹紫嫣紅。這個春天迎來第115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在這個獨屬女性的節日裡,讓我們走進宿州警方,聚焦一群令人動容的身影:她們身披藏藍,肩扛正義,用柔肩擔起守護一方的重任。

她們是一群警徽下綻放的鏗鏘玫瑰。在社區,她們是調解糾紛的溫情使者﹔在刑偵一線,她們是抽絲剝繭的破案能手﹔在交通要道,她們是守護平安的堅實屏障……她們用行動詮釋著忠誠與擔當,用柔情傳遞著正義與溫暖。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人民網安徽頻道走進宿州市公安局,推出“警徽下的‘她力量’”系列報道,用筆觸記錄下她們的故事,用鏡頭致敬每一位女民警,傳遞新時代女警的力量與溫暖。

左手持柳葉刀,右手執筆,哪裡有命案,哪裡有鑒定,就一定有他們的身影,這是人們心中公安法醫的形象,神秘、特殊。這是大家給法醫打上的標簽,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楊小莉,正是其中一員。

2009年,楊小莉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公安機關,彼時的她,對“法醫”的認知還頗為懵懂,僅停留在“給警察看病”的淺層印象。直到2010年正式入職,她才真正踏入這個充滿挑戰與責任的領域——法醫,是通過傷亡鑒定還原真相,為案件定性提供科學依據的關鍵角色。

“誤打誤撞入行,卻慶幸找到了熱愛的事業。”回憶起初入行的情景,楊小莉滿是感慨。大學學的是中醫專業,報考法醫崗位時,她甚至不清楚具體工作內容。但這份職業的挑戰性與技術性,如磁石般迅速吸引了她。15年間,她參與鑒定上千起案件,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團隊中的核心力量。

楊小莉開展疑難傷情鑒定影像學閱片。陳碩攝

楊小莉開展疑難傷情鑒定影像學閱片。陳碩攝

“法醫的筆,直接決定案件的走向。”楊小莉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如泰山,“差之毫厘,關系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

一次鄰裡糾紛中,一方頭頂被磚塊砸出7.9厘米創口,離“輕傷”標准僅差0.1厘米。面對這看似微小的差距,楊小莉沒有草率下結論,而是堅持等待傷口自然愈合后復測,最終確認實際長度為7.8厘米。“鑒定結果必須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是對法律和人性的雙重尊重。”她的話語擲地有聲,在臨界值的爭議中,她始終堅守著原則,用精准的判斷為司法公正保駕護航。

作為女性法醫,楊小莉坦言體力是短板。“搬運尸體、深夜解剖、山區現場勘查……男同事抬得動的,我可能得歇幾回。”但她深知女性的獨特優勢——共情能力。“女法醫的親和力,能讓家屬感受到被尊重。”

深夜出警,是法醫工作的常態。楊小莉的手機24小時待命,5歲的兒子早已習慣母親突然“消失”。“有次出警,我凌晨趕去現場,孩子哭累了才睡著。”提及家庭,她眼眶微紅,滿是愧疚。丈夫是外地警察,父母成了她最堅實的后盾。每當夜間任務來臨,父親總會騎著電動車趕來照看外孫。

如今,“媽媽去抓壞蛋”是她與兒子的默契暗號。孩子雖還不懂法醫的具體職責,卻知道母親的工作“很重要”。在這個小家庭裡,雖有聚少離多的遺憾,但更多的是理解與支持。

楊小莉對現場提取的物証進行檢驗分析。陳碩攝

楊小莉對現場提取的物証進行檢驗分析。陳碩攝

2023年,安徽省公安廳啟動全省公安第一批改革創新“揭榜挂帥”工作,楊小莉開啟了奔波於案件現場與辦公室的繁忙日子。“幾乎每天工作時間都保持在十五個小時左右。”楊小莉回憶,即便是晚上,也要先把孩子哄睡后,再打開電腦加班准備工作材料。最終,她代表宿州市公安局參加了全省的決賽路演,以總分第四的優異成績榮獲2023年度安徽公安改革創新 “揭榜挂帥”銅獎。

15年的職業生涯,楊小莉見証了技術手段的革新:從早年依靠血跡和足跡推理,到如今借助視頻監控與DNA技術破案。“但法醫的核心從未改變——用專業還原真相,用責任守護公正。”她常對新人說:“法醫的刀下是生死,筆下是人命。敬畏生命,才能無愧於心。”這份信念,讓她時刻保持冷靜,在每一份案件的細節判定中堅守原則。(陶偉、馬奔)

相關閱讀:

警徽下的“她力量”①丨宿州社區民警徐安冬:無笑不說話的社區“好閨女”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