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進一體化 宣城水運發展持續向好

宣城自古依水而建,因水而興,水運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交通免稅憑証“鄂君啟金節”上就出現了關於古代宣城航運的記載。如今,蕪申運河、水陽江如同水上高速,宣城到江浙滬的距離再度拉近。
基礎設施一體化:航道提等、港口擴能
水陽江航道從省級“二十線”航道之一提升為國家干線航道,水陽江整治項目進入國家部委關注范圍,“卡脖子”航段高淳段已納入“水運江蘇三年行動”,工可報告初稿編制完成,與南京市航道中心達成共識,力爭2025年開工。埠港二期、月生碼頭、姚灣碼頭續建工程按期推進。項目建成后,宣城港將新增貨物年吞吐能力1200萬噸。宣城港擬從安徽省一般性港口提升為全省重要港口,港口層級定位顯著提升。
在航道上強化養護,年開展航道巡查200余次,巡查裡程2500多公裡,對轄區內16條325公裡支線航道進行摸底排查,理清航道現狀,做好航道資源保護。蕪申運河宣城段航道養護工程順利開工建設,形象進度已完成60%。
水路運輸一體化:國家級試點突破、綠色運輸走在前列
安徽鴻源航運公司“建設‘水陸港’三位一體綜合運輸系統”項目被納入全國第一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試點,圍繞打造“多式聯運網絡貨運平台”和“碼頭一體化運營方案”,探索水運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新路徑。全國內河首艘3000噸級“油改電”貨船落地宣城,全國首個市域內河水路運輸低碳發展評估報告成果率先發布,為綠色水運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郎溪定埠港正在推進開通定埠港—湖州港新航線。2024年12月23日,浙江普泰航運集團集裝箱船舶“普泰航運077”輪在定埠港—湖州港新航線完成適航試驗,為宣城首條水路集裝箱班線奠定基礎。
海事服務一體化:便捷高效、金融助企
海事服務方面持續優化,為船員和船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建成船員遠程考試考場,內河基本安全考試通過率達到100%,推廣“零接觸”船員証書換發服務,開展船員“培考發”一體化,考試發証耗時從數月縮短到最快3天。同時,全面啟動水路運輸電子証照辦理,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設立郎溪船檢工作站,開展船舶現場檢驗,實現就地領取証書。
此外,主動通過政銀企合作,助力水運企業發展。工商銀行宣城分行、中國郵政郵儲銀行分別與水運企業簽訂金融合作協議,針對性推出船舶貸款及保險產品,其中,工商銀行宣城分行為安徽省鴻源航運有限公司發放300多萬元貸款資金,開創了宣城國有銀行發放船舶貸款的先河,為水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信息建設一體化:航道數字化、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航道數字化取得初步成果,水陽江、汪聯河AIS基站建成,水陽江船閘完成智能升級改造及PLC遠程控制系統建設,“皖航通”與AIS初步整合。蕪申運河定埠段航道水文自動採集站點開工建設,建成后可實現航道水位水文信息智能發布。
建成並運營首個水運網絡貨運平台——宣城船邦水運網絡平台,全年訂單總量達3.19萬單。線下物流規模同步提升,與東部新區聯合建成長三角(宣城)水運產業服務中心,招引蘇州正滄物流等12家航運企業入駐,全年實現營收1.15億元。
隨著航道提升等工程持續推進,運輸效率大幅提升,宣城海事中心將進一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為船員貨主提供更加高效海事服務,為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水運動力。(陳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