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壽縣:走馬古城尋“蛇”記
2025年01月27日10:3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乙巳蛇年新春來臨,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新城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展廳內人頭攢動,一批具有“蛇文化”元素的文物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眼球。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0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國家一級文物230件套。在眾多文物中,有關“蛇文化”元素的文物春秋戰國時期的蟠虺紋獸流銅匜、蟠虺紋獸耳銅方壺、蟠虺紋獸耳銅罍,以及四乳四虺鳥紋鏡、四乳四虺神獸紋鏡等顯得較為珍貴。“虺,在青銅器上表現的形式,為蟠虺紋——盤曲的小蛇紋,構圖風格較為細密繁縟,出現於春秋,流行於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壽縣博物館)原副館長、副研究館員許健強介紹。
蟠虺紋獸流銅匜。
春秋蟠虺紋獸流銅匜為盛水器,其器形簡單,便於注水、出水,器身兩側飾以蟠虺紋,美觀大方。戰國蟠虺紋獸耳銅罍為盛酒、盛水器,直口、鼓腹、平底,體型碩大。戰國蟠虺紋獸耳銅方壺為盛酒器,器物方形口沿,頸部線條向下漸收,延伸至器腹部逐漸外展再內收,線條自然流暢,使器物外形呈現上方下圓的舒適視覺效果。
蟠虺紋獸耳銅方壺。
在壽縣,“蛇文化”還體現在壽州古城的景區景點,流傳於古城人民口口相授的美麗傳說中。“人心不足蛇吞象(相)的石刻,是我們壽州內八景,這為我們揭示了為人處世,當以知足常樂的道理,具有警示教育意義。”春節將至,壽縣古城牆賓陽門游客絡繹不絕,壽縣壽州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講解員靳羽蝶為游客娓娓道來。“我們壽縣還流傳著‘楚相斷蛇’成語故事,講述了春秋楚相孫叔敖幼時遇兩頭蛇殺而埋之,舍己為人的故事。”(李普 文/圖)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