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片即將亮相!新合肥西站西廣場建設最后沖刺中

在合肥城市版圖上,一張璀璨“新名片”即將驚艷亮相,這便是新合肥西站西廣場。1月24日,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局獲悉,目前項目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預計將和新西站站房同步投入使用。未來,它將成為集交通樞紐、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廣場,為合肥增添新活力。
靈動:“波浪”元素融入廣場建筑
新合肥西站西廣場及地下配套停車場工程位於蜀山區清溪路與十裡店路東南角,東側緊鄰新合肥西站站房,總建筑面積約4.71萬平方米 ,地下為停車場、設備用房、配電房等。
記者探訪了解到,新合肥西站站房以“大湖雲帆,科技方舟”為靈感設計建設,西廣場建筑延續這一設計理念,將“波浪”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靈動的城市景觀。
整個工程布局合理,通過建筑與自然共融,展示城市新風貌,將進一步完善新合肥西站交通配套功能,成為市民與游客的重要活動場所。
目前,地下停車場、下沉廣場、觀景台、羽毛球場、籃球場、籠式足球等場地已經基本建成。此外,還建設預留了戶外健身設施、兒童活動區及親子樂園。未來,旅客沿著清溪路從西廣場,可以便捷進入新合肥西站的站房乘車出行。
創新:注重互動性和開放性
該工程作為新合肥西站重要的配套設施,與合肥現有的高鐵站廣場功能設置上有所不同,功能更加齊全,可滿足多元需求。比如,地上部分功能設置為觀光、娛樂、休閑、運動等功能,注重互動性和開放性﹔地下停車場服務於社會車輛、網約車輛及非機動車輛,起到客流分流、改善交通出行條件的作用。
地上的公共空間分為城市廣場、公園和綠地,包含兒童活動區、羽毛球、籃球等運動場,可以滿足市民休閑娛樂等需要。“這在合肥現有的綜合交通樞紐中是首次規劃建設,也體現出城市建設理念的創新突破。”安徽建工三建集團項目負責人鄭重介紹。同時,地下停車場建設車位1095個(含219個充電樁車位),保障了社會車輛的停放和充電需求。
生態:“原住民”留住合肥記憶
盡管是寒冬,穿行在西廣場時仍能看到片片綠意,廣玉蘭、桂花、棕櫚、五針鬆等樹種分布在多個區域,養眼怡人。其實,這些綠色景觀可是這裡的特殊“原住民”。西廣場所在地址過去是三水廠廠區,植被層次豐富,在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專門保留了原有的200余株樹木。“部分樹木已經落地種植了有四十多年,為此在施工中我們採取了專門的保護方案。”鄭重告訴記者。
此外,結合工程需要進行了重新劃分,形成“一核三軸”的景觀結構,打造“融合、簡潔、高效”的綠化景觀,不僅激發了區域活力,而且提升了城市品質,展示了城區新風貌。
“項目積極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開啟美好新生活。”鄭重表示,目前整體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裝飾裝修和綠化景觀收尾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將和新西站站房同步投入使用。
新合肥西站西廣場及地下配套停車場工程,不僅是綜合交通樞紐,更是合肥對外的門戶。隨著合肥這張“新名片”即將正式亮相,不久將能見証更美好的未來。等工程投入使用后,能夠完善新西站配套設施,滿足市民與游客休閑娛樂的需要,同時有利於提升城市形象和區域價值,增強長三角副中心城市擔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吳奇/文 張正朋/圖 通訊員 徐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