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銅陵市郊區:巧手制龍燈 年俗共傳承

2025年01月24日11:2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春節臨近,銅陵市郊區大通鎮黎明村墩上徐板龍制作手藝人開始忙碌起來,為即將到來的蛇年春節獻上傳統文化大餐。

老手藝人在精心制作板龍燈。

老手藝人在精心制作板龍燈。

走進黎明村,一間8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板龍燈骨架上,顯得威武大氣。徐茂來等幾名老手藝人正在精心制作板龍燈,有些剛裱糊好的龍頭、部分龍身已初見雛形。

制作板龍燈不能有半點馬虎。

制作板龍燈不能有半點馬虎。

“龍燈骨架是基礎,制作工藝有講究,要細心,不能有半點馬虎,待裱糊好后,才開始上色。”今年70歲的徐茂來說起板龍制作技藝時,毫不含糊,眼神裡透露出自信。他對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痴迷,說從事制龍燈、舞龍燈已有20余年,算得上“老把式”了。

老手藝人在板龍燈骨架上裱糊。

老手藝人在板龍燈骨架上裱糊。

板龍又稱“板凳龍”,是一種木質龍燈,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一條板龍基本上以一個村庄為單位。早先由家家戶戶的板凳相連組成,一條板凳兩盞燈,龍身延展幾百米。該村徐氏板龍代代相傳,至今已有260余年的歷史。

板龍主要以竹片、木板為骨架,經過扎制、裱糊、彩繪、整裝等繁復工序,最終呈現出栩栩如生的龍燈形態。

老手藝人在制作引燈。

老手藝人在制作引燈。

“今年,我們的板龍有29節,板龍骨架在去年的基礎上進行修復完善,各工序環環相扣,一條長約近百米的龍燈,四五個人花費近一周時間才能完成。”板龍傳承人之一的徐茂安已是第四代傳承人,他表示,龍燈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其承載了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每年,我們都是用心去制作。”徐茂安說,龍頭,是板龍的靈魂,它引領著龍身,龍身連接著家家戶戶的心。

老手藝人各自分工、齊心協力制作板龍燈。

老手藝人各自分工、齊心協力制作板龍燈。

最后上色完成時,那條龍仿佛活了起來,它承載著村民們的希望與夢想。身為傳承人,徐茂安和他的同伴不忘“傳”與“承”的雙重責任。他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加入到龍燈承襲的隊伍中。

墩上徐龍燈基本上每年從正月十二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

當夜幕降臨,龍燈亮起時,家家戶戶煙花齊鳴,點點燈火似星光璀璨,照亮整個夜空,也照亮板龍技藝的傳承路。(陳磊 文/圖)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