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丨提“錢”過大年,大圩分紅啦!

呂歡歡
2025年01月22日09:3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沈潔,分紅1400元﹔譚本菊,分紅2794元……”

1月21日上午,在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成果發布暨新春“村晚”現場,隨著主持人宣讀名單,15個村級合作社的股東代表笑咧了嘴,紛紛上台領取分紅証。而此次分紅大會,累計超過305萬元。

股東代表上台領取分紅証。 人民網 呂歡歡攝

股東代表上台領取分紅証。人民網 呂歡歡攝

在大圩鎮,給村民分紅並非稀罕事,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三四年前,這還離不開一次探索。

彼時,大圩鎮扎實推進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精品示范村建設為主抓手,實施“紅色領航產業升級”行動。

誰來牽頭?怎麼行動?“黨組織領辦是關鍵!”

據介紹,大圩鎮統籌鎮村和企業黨組織,按照“一村一支部、一合作社、一強村公司”的標准,一體謀劃、逐步推開,並組建了鎮級合作社聯社和15個村級合作社,實行黨組織書記“一肩挑”,“兩委”成員與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現場舉行村企簽約儀式。 人民網 呂歡歡攝

現場舉行村企簽約儀式。人民網 呂歡歡攝

發展村集體經濟,有了主心骨之后,選好項目就成了關鍵。

以包河區首個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中心為例。該項目由黃港村、慈雲村、圩西村和迎河村四個村共同投入240多萬元資金建設,並於2024年10月在大圩鎮建成並投入使用,每年可獲得5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這一項目不僅盤活了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閑置建設用地,實現農林廢棄物“變廢為寶”,還促進了村級經濟發展,為村民帶來更多增收機會。

不止於此。用活各類資源,多元發展,大圩鎮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以“紅色領航產業升級”行動為抓手,實施“種好產業樹”工程,一村至少抱住一家企業、瞄准一個項目,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數字化種植工廠“矩陣”:磨灘村、新河村蘆筍種植基地項目,曉南村建成全區首個數字化種植工廠,沈福村、東林村正在實施立體草莓項目,新民村、慈雲村積極申報精品示范村項目……

此外,鎮屬平台公司、大圩商會聯合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黨組織領辦了大圩葡萄銷售合作社,打造“那年我們在鄉下”徽字號興農品牌,開展“公益助農”樂購會18次,累計銷售額達2550萬元。

分紅証。人民網 呂歡歡攝

分紅証。人民網 呂歡歡攝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在大圩鎮經濟合作社聯社的統領下,當地15個村級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經營性收入達1127萬元﹔15個村全部建成經營性收入“強村”,其中“百萬元強村”達5個。

“好思路、好方向、好項目,始終離不開‘人才’。”大圩鎮黨委書記陳先法說,眼下,他們又培育了一批有情懷、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時代“新農人”,如大學生張如玲跨行轉型,僅用4年成為葡萄種植小能手﹔90后楊志永開通直播,果品銷售供不應求﹔00后王寧、王璐瑤等首批“圩美民宿”女管家走出家庭、經營民宿。

以此,大圩鎮得以蓄滿人才“活水”,潤澤鄉村“沃土”。

未來,大圩鎮將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建設“全域景區、共富鄉村”,持續唱響“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大圩”文旅品牌,繪就出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