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一杯茶”裡的“善治密碼”④丨“跨界”應用的和諧之道

呂歡歡
2025年01月21日16:0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素來就有“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的說法。其中,“一杯茶”調解工作法是植根於皖北大地、富有濃郁煙火氣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價值。

日前,人民網安徽頻道走進“一杯茶”調解工作法的創設地——淮北市濉溪縣,通過細膩的筆觸與生動的鏡頭語言,全面展現當地如何將這“一杯茶”的內涵轉化為可借鑒、可傳播的治理經驗——即“濉溪路徑”,探尋“一杯茶”裡的“善治密碼”。

日前,安徽省濉溪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來到臨渙古鎮茶館,對一起危險駕駛案件擬作不起訴決定舉行公開聽証會。

不走過場,將聽証會搬到茶館,這場公開聽証會有何深意?臨渙檢察室相關負責人直言,公開聽証是檢察辦案的重要方式和程序載體,也是社會公眾了解和參與檢察工作的有效路徑。

依托臨渙檢察室,當地以臨渙“茶文化”為媒介,打造“檢‘茶’·‘楓’彩”新陣地,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案情簡單的輕微刑事案件適用檢調對接機制,促進刑事和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意義重大。

對案件進行不起訴公開聽証。 濉溪縣人民檢察院供圖

對案件進行不起訴公開聽証。 濉溪縣人民檢察院供圖

一杯清茶,幾句家常,矛盾糾紛,就地解決。在現場,“一杯茶”調解工作法創始人王士宏也在其中,彼時他的角色是一位聽証員。

當天檢察官介紹了案件事實、法定從輕處罰情節、擬作不起訴的法律依據等。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完全認可檢察院對其指控的犯罪事實,真誠悔罪並認罪認罰,請求對其從寬處理。

王士宏指出,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符合法律規定,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人民監督員郝振華也稱,檢察院對案件事實認定清楚、定性准確,處理適當,通過公開聽証,將公權力主動置於人民群眾監督之下,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辦案的規范化、公開化、人性化。經評議,參會人員均一致同意不起訴的處理意見。

事實上,小案事不小,其中承載著當事人對公平正義的向往,也關乎著群眾對公正司法的期盼。

到了審查起訴環節,濉溪縣人民檢察院還創新推出檢察機關的“一杯茶”調解工作法,積極釋法說理,並會同辦案民警、人民調解員、村委會干部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

再舉個例子。濉溪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吳某某交通肇事案過程中,充分發揮“一杯茶”調解工作法作用,邀請知名鄉賢、人民調解員及時介入,促進雙方達成和解,召開聽証會聽取多方意見,全面評估該案社會危險性,最終對該案不批准逮捕。

交通事故案件調解達成和解協議。濉溪縣人民檢察院供圖

交通事故案件調解達成和解協議。濉溪縣人民檢察院供圖

在濉溪縣,除了檢調對接,實現矛盾調處“一站式”,這樣的畫面還經常上演,背后離不開當地“一杯茶”調解工作法的推廣與應用。

濉溪縣人民檢察院發揮檢察室“最后一公裡”的優勢,聚焦“檢察履職的前沿陣地、矛盾化解的治理前哨、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立足司法辦案和轄區實際,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基層檢察室,在案件辦理中做到矛盾化解、關系修復、法治宣傳“三融合”,探索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元化矛盾化解路徑。

與此同時,檢察機關走進鄉鎮,深入群眾,借助臨渙古鎮茶館文化特色,充分發揮公開聽証在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普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作用。用讓人民群眾在茶館門口“零距離”感受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方式,闡釋司法理念,傳播法治精神,讓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

這樣一套系列組合拳打下來,“一杯茶”調解工作法得以在更多領域和場景中大放異彩,使之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通過推廣這一方法,引導更多群眾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解決糾紛,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除了在檢察領域,“一杯茶”調解工作法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樣廣闊。

例如,濉溪縣在校園中推廣“校園版一杯茶調解法”,助力師生溝通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在企業中推廣“企業版一杯茶調解法”,促進員工和諧相處,提升團隊凝聚力﹔在鄉村振興中推廣“鄉村版一杯茶調解法”,凝聚村民共識,推動鄉村和諧發展。

濉溪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杯茶”調解工作法作為濉溪縣乃至安徽省的一張亮麗名片,其品牌建設和影響力提升也至關重要。他們將通過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典型案例、舉辦交流活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一杯茶”調解工作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等的合作,深入挖掘“一杯茶”調解工作法的文化內涵和治理邏輯,為該方法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讓更多人群享受到“一杯茶”調解工作法帶來的便利和實惠,讓調解服務觸手可及。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