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住進“幸福居”
1月17日,隨著農歷新年越來越近,一盞盞紅燈籠在合肥市的街頭巷尾挂起,空氣中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一大早,記者來到位於合肥市瑤海區紅光街道的合鋼文明大院小區,路面干淨整潔,車輛停放整齊有序,樓房外立面粉刷一新。居民們或在石凳上晒太陽,或在嶄新的運動器械上健身,或提著滿載而歸的菜籃子聊天……處處歡聲笑語。
“小區剛改造好,比以前的環境好太多了!以前道路坑坑窪窪不說,打開窗就看到垃圾、菜地,夏天更是一股子難聞的氣味。”年逾八旬的小區居民汪家柱,在小區居住已有40多年,提到現在的居住環境,立馬豎起了大拇指。
紅光街道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合鋼文明大院,是原合肥鋼鐵廠的職工生活區。隨著時間推移,原本光鮮亮麗的小區已遍布歲月侵蝕的痕跡,牆體裸露、雜草叢生、道路破損,同時還存在管網老化、圍欄鬆動等安全隱患,嚴重影響著14棟住宅樓、共計320戶居民的生活質量。
住有所居,還需住有優居。瑤海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該區對包含合鋼文明大院在內的12個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涉及居民1590戶。主要建設內容有雨污水新建及改造、屋面防水、增設停車位、內外牆粉刷、瀝青路面攤鋪、路燈及電氣設備安裝、自行車棚整治等。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心工程,要做到群眾心坎上。改造中雖然有困難、有矛盾,但真誠是我們的‘必殺技’。”紅光街道城市建設管理中心主任周鵬滿臉笑意,“小區怎麼改、改什麼、改得怎麼樣了,全程請群眾參與,半年多開了10多次群眾會議,確保施工過程陽光、透明、公開。”
“以前也改過一次,但只是對下水管道進行了整改,這次改得更加全面、徹底。”同樣在小區居住了30多年的老合鋼職工梁厚俊提到這次整改,連連表示非常滿意,“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終於也解決了!”
梁奶奶提到的“老大難問題”,是位於小區西側,原鋼鐵廠的一處下水管道,由於年久未清理,常常散發著難聞的氣味。但這條臭水管不屬於小區的下水管道,原本不在改造的范圍內。“我們通過前期調查,發現群眾對這條下水道改造意願強烈,便把它也納入改造范圍內,對下水道進行全面清淤,並進行蓋板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周鵬說。
瑤海區是合肥市的傳統老工業基地,老舊小區較多,為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該區自2012年起對老舊小區開展了大規模的集中整治,截至2024年共完成整治254個老舊小區,總建筑面積約791萬平方米,惠及居民9萬余戶。“住了幾十年老房子,今年有搬進新家的感覺。這個新年,讓人開心又暖心!”梁奶奶樂呵呵地說。(記者 許蓓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